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這一政策的初衷與此前的以舊換新、節能惠民工程一脈相承,即推動家電業產業升級,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但在此前“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三大政策的實施過程中,終端消費短時間內突然放大,資金盲目進入家電業,導致冰箱洗衣機等細分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等問題。
業內專家指出,家電企業應借助新一輪家電補貼政策的契機,緊扣節能、環保、智能化三大主題,扎實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才能避免近幾年來“成也政策,敗也政策”的怪圈。
在此前實施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惠民”三大政策中,相關專家估算,年均補貼金額分別為150億元、120億元、80億元,合計年均補貼金額約為350億左右。如今265億元的補貼僅集中在高效節能產品方面,可見國家對節能減排事業的重視,對促進企業升級的決心。
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祖義認為,新家電補貼政策“標桿性”作用明顯,它傳遞著一個信號,即國家將繼續支持鼓勵企業研發推廣節能環保產品。作為一個領軍企業,一定要深入領悟政策精神,積極響應號召,勇擔責任,引導行業向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據商務部數據,截至2012年4月底,家電下鄉政策,發放補貼661.9億元,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41億臺,實現銷售額5674.9億元;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下,2011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共銷售五大類新家電9248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420多億元;一年半的節能惠民工程,中央財政共安排160多億元,推廣高效節能空調3400多萬臺、節能汽車100多萬輛、節能燈3.6億多只,據初步測算,直接拉動消費需求1200多億元。
鄭祖義認為,補貼對消費拉動作用在經濟蕭條時期特別必要,在非特殊時期,政府在市場上的引導性更重要,企業應該深刻理解政策的傾斜,牢記企業推廣“高效節能產品”的責任。
近年來,隨著國家建設集約型社會和節能減排政策的日益深化,家用空調平均能耗過高的問題逐漸暴露。對此,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已經明確提出,要逐步淘汰低能效的空調,普及高效節能產品。
數據統計顯示,“節能惠民工程”當中,支持推廣3400多萬臺高效節能空調,直接拉動消費700多億元,實現年節電100億千瓦時,產品壽命期內節電800-1000億千瓦時,年節約電費50億元,壽命周期內節約電費400-500億元。
業內專家介紹,“節能惠民工程”從2009年6月1日開始實施,到2009年年底僅僅用半年的時間,高效節能空調市場占有率從推廣前的大約5%上升到50%以上,推廣速度超過預期。這其中國家倡導是主要原因,企業對節能空調推廣的認知度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