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或將迎來歷史上最嚴環保標準。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水泥企業高度關注。他們擔心這一新標準將“吃掉”水泥企業的大部分利潤。
擔心之余,回過頭來看,隨著全球變暖和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加速,國內工業產業政策已經逐步向節能環保層面傾斜。可以預言,未來若干時期內,以低碳經濟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將在中國國內各個行業催生,水泥行業也會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而不斷調整發展方式和方向。
通俗地講,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從傳統的高排放、高能耗、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模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低碳經濟就是要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新能源開發及政策保障體系來逐步完善,努力減少天然化石燃料消耗,降低生產產品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全面進步,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此前,筆者曾參加過“2010年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在該屆峰會上,筆者注意到,低碳、節能已經成為與會人員談及最多的關鍵詞。參會人士在峰會上均表示,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節能模式是水泥行業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多種跡象表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一旦成為產業量化標準和強制目標,必將給水泥工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換句話來說,節能環保已是大勢所趨,降氮脫硝也將勢在必行。
水泥業節能減排任務繁重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汪瀾教授指出,水泥是經濟建設的重要材料,水泥工業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的基礎產業。水泥工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經濟、社會的建設。然而,作為傳統的工業部門,水泥工業有著明顯的高排放、高能耗、資源依賴型的生產工藝特性。水泥工業傳統的發展和生產模式,使得資源、能源都難以為續,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低碳經濟是水泥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推動水泥工業低碳生產技術研發和應用,促進水泥工業大幅度節能減排,實現水泥工業先進、綠色制造,是水泥工業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
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此前曾表示,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下,水泥產業淘汰落后速度不斷加快。下一步,水泥產業將加快戰略重組,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對于落后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助力水泥產業的技術進步,并推動水泥產業加強精細化管理。
工信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水泥工業積極應對要素價格上漲、財務成本增加、環境約束加大等新問題,但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長態勢。
其中,產量持續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水泥產量20.85億噸,同比增長11.7%,熟料13.07億噸,同比增長11%。其中:強度42.5及以上水泥產量5.41億噸,占總產量的25.9%,同比增長17%。
數據同時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6%,年均下降5.8%,實現節能量7.5億噸標準煤,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1.57%的工業增長。但是,從工業能耗和高耗能產業占比來看,情況卻不容樂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