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6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試行居民階梯式電價。近來,各省市陸續公布各自的階梯電價聽證方案,并召開聽證會征求公眾意見。就首檔電量定多少、按年定量是否更合適、家庭人口數量該不該考慮等細節問題,各方仍然存在爭議。
北京市居民用電試行階梯電價聽證會在5月11日下午舉行,25名聽證代表全部同意北京實行階梯電梯,其中2/3代表同意“首檔電量240度,覆蓋面83%”的方案二。北京市提交聽證會兩套擬實施方案。方案一的第一檔月均用電量為不超過230度(覆蓋80%居民用戶),電價標準維持現價0.4883元/度不變。
就階梯電價話題存在的各方爭議,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朱成章近日在做客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欄目時表示,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地區的第一檔電量都是定在230度、240度以上,這樣的話,第一檔電量就太高了,這樣不會起到節能減排、節約用電的作用。“我希望這個第一檔的電量不要再增加了。”朱成章說。
對于以年為單位計算收費是否合理等爭議問題,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張粒子在做客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欄目時表示,以年為單位計算標準,收費和成本是最低的。“我們電力改革不僅要看電價機制,還要看改革的成本,如果以月為單位計算收費,那么抄表這項工作,就要按月去進行,那么像北京等這樣的城市是沒有辦法按月計量的。這么說來,按年計量,改革成本是最低的。”張粒子說。
另外,對于普遍關注的因家庭人口造成的用電差異等爭議問題。張粒子也在節目中做出了解答,“中國這么大,一種政策,一個制度,它對每個人都能恰到好處,就是很難的。像多戶一表這種現象,其本身就應該改正,將來應該進行分表。像一個大家庭,可以作為分表來考慮,具體的操作,各地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就行了。”
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要求,6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推行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即“階梯式累進電價”,把戶均用電量設置為若干個階梯,第一階梯為基數電量,此階梯內電量較少,每千瓦時電價也較低;第二階梯電量較高,電價也較高一些;第三階梯電量更多,電價也更高。隨著戶均消費電量的增長,每千瓦時電價逐級遞增,目的是提倡節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