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礦產”指的是充分利用城市廢舊產品中的有用物質,變廢為寶,化害為利。近年來,我國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而城市礦產則因顯著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扶持。
記者從賽迪投資顧問日前舉辦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融資與并購戰略研究”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家已批復了兩批共22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并對示范基地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補貼。
國家在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點燃了資本市場對于城市礦產及相關行業的熱情。“隨著國家循環經濟產業政策的深入推進,‘十二五’期間,我國廢舊資源和材料加工行業產值將年均20%以上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年均30%以上增速,這些均值得期待。”湘財證券分析師金嘉欣表示。
大勢所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資源和環境壓力也日益加大。相關統計顯示,我國創造占全球8%的GDP的背后,消耗了全球46%的鋼鐵、16%的能源、52%的水泥。
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則指出,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制造國,固體廢棄物堆存量已達70多億噸,占用土地5億平方米。
“大中城市已被成千上萬個垃圾填埋場包圍,對土壤、地下水、大氣造成的現實和潛在污染相當嚴重。我國當前高資源消耗的經濟結構亟待轉型,走向節能環保、循環利用的良性經濟軌道。”金嘉欣表示。
賽迪投資顧問城市投資部總經理徐錕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說,從國際上看,發展循環經濟已成潮流和趨勢。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已紛紛出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并將循環經濟運用到各個領域。
以美國為例,美國循環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其行業涉及傳統的造紙、煉鐵、塑料、橡膠以及新興的家用電器、計算機設備、辦公設備、家具用品等產品,有5.6萬個企業參與,年均銷售額高達2360億美元,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未來的經濟發展,將從傳統的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以生態型資源循環為導向的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徐錕在上述論壇上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