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央財政從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支持光伏發電技術在各類領域的示范應用及關鍵技術產業化,即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部官方網站發布的《關于公布2012年金太陽示范項目目錄的通知》顯示,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已確定2012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兆瓦,并確定該批金太陽工程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助標準為5.5元/瓦。
量升價跌源于成本下降
光伏組件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隨著補助標準的相應下調,惠及的工程規模自然會越來越大。
據悉,金太陽示范工程自2009年開始實施,歷年來支持的項目規模分別為642兆瓦(2009年)、272兆瓦(2010年)、600兆瓦(2011年)、1709兆瓦(2012年)。相比2011年,今年支持項目的規模增長了185%,遠遠超出市場先前1000兆瓦的預期。
相應地,對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助標準則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僅為5.5元/瓦。2011年補助標準由9元/瓦調整為8元/瓦,而三部門今年2月份發布通知稱,2012年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補助標準原則上為7元/瓦,沒想到三個月之后,又出現了1.5元/瓦的下調。
對于今年金太陽示范工程“量升價跌”的現象,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之前三部門曾表示,今年的補貼項目不會低于1GW。現在之所以能達到出乎意料的1.7GW天量,說到底,還是因為光伏組件成本的大幅下降。”王世江介紹,財政部在2015年之前每年都有100億元金太陽工程專款,這樣在光伏組件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隨著補助標準的相應下調,惠及的工程規模自然會越來越大。“今年申報量據說超過了4GW,”王世江表示,“金太陽工程在引導擴大內需方面功不可沒。”
企業不能把補助當利潤
企業不應只著眼于當前的補助標準,而是應該考慮自發自用和并網之后長遠的發電收益。
據悉,前幾年的金太陽示范工程中,由于部分企業投機申報、成本高、并網難等原因,不同程度出現過中標企業不愿實施項目的情況。那么今年5.5元/瓦的補助標準是否會挫傷企業積極性?王世江表示,一方面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多晶硅價格的趨于合理,很多有實力的企業目前完全可以把組件成本做到5元/瓦;另一方面企業不應只著眼于當前的補助標準,而是應該考慮自發自用和并網之后長遠的發電收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