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報廢的電視機超過500萬臺、洗衣機約600萬臺、電冰箱約400萬臺,電腦、手機更是不計其數。如何處理如此多的電子垃圾,已成為一大難題。
而2011年年底,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停止使國內廢舊家電的回收更是雪上加霜。沒有了來自國家的補貼,正規拆解企業開始遭遇“回收難”。
面對著我國家電報廢高峰期的到來,廢舊電器回收的難題到底該如何破解?
“游擊隊”回收成隱憂
國內大型電子垃圾回收企業、吉林省新亞偉業廢舊物資公司總經理李田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電子垃圾作為資源的綜合體,通過回收和再利用,可以變廢為寶,但目前國內電子垃圾回收與處理的現狀并不樂觀。
他透露說,為求暴利,一些不法商販組成“家電回收游擊隊”,將回收的家電改頭換面后銷往農村和二手電器市場,致使這些本已超期“服役”的家電存在著高電磁輻射、高污染等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一些地下黑工廠從“家電回收游擊隊”手中廉價收購拆解的廢舊家電,以回收貴重金屬。在拆解時,為節約成本,黑工廠基本都采用最簡陋的設備和簡單的粗放型處理技術提煉貴重金屬,并將大量有毒有害的廢物隨意丟棄焚燒,嚴重污染了土壤、大氣和地下水。
李田指出,目前拆解行業在經營上仍然處于無序狀態,加之小販們隨意回收、變相惡意競爭,市民環保意識缺失,拆解成本較高等因素,導致正規拆解企業無法正常發展,電子垃圾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回收處理。
同時,李田表示,隨著“以舊換新”政策的結束,由于沒有新政策的銜接及來自國家的補貼,使正規拆解企業受到很大影響。“很多企業面臨虧損壓力,貨源問題成為正規拆解企業的難題。”
中國最大家電企業之一、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亦表示:“如若新政策不及時出臺,廢舊家電很可能再次通過愿意出‘高價’收購的游擊隊,流向二手市場和非法拆解處理廢舊家電的小作坊,回到過去那種低層次的回收和處理過程。我國初步建立的由生產企業、銷售商、正規拆解企業構成的廢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將面臨考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