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建筑能耗超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8%。在既有的近400億平方米建筑中,99%的建筑屬于高耗能建筑,單位面積采暖所耗能源相當于緯度相近的發達國家的2倍~3倍。按照國際經驗和我國目前建筑用能水平預測,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達到35%,推行建筑節能成為順利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點。
住建部目前已初步確定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要求每個城市未來兩年內改造建筑面積不少于400萬平方米,市場規模可能在4000億元左右。在這些城市中,每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可享受每平方米20元的財政補貼。建筑節能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對采暖、空調、熱水供應、照明、炊事、家用電器、電梯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新型節能系統的使用率等。
日前,全國各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建筑節能工作,北京、天津、四川、深圳、合肥等地推出了各地的建筑節能標準。業內人士認為,地方政府在績效考核、問責制的壓力下,陸續出臺建筑節能領域標準,無疑成為推進節能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自空氣能熱泵熱水器在國內市場推廣以來,一直以高效節能、低碳減排優勢吸引公眾的目光,是創造品質生活的明星電器。空氣能熱泵熱水器從根本上消除了電熱水器漏電、干燒以及燃氣熱水器有污染等缺陷,克服了太陽能熱水器陰雨天不能工作等缺點,具有高效節能、安全環保、全天候運行、使用方便等優點,符合我國能源、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必將成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新一代熱水器產品。
據悉,青島推廣建筑節能,一塊2000元的太陽能電池板,財政補貼300元,投資額3.5億元的地源熱泵空調項目,財政支持1000萬元。小財政拉動大市場,企業覺得政策扶持是對其社會貢獻的認可,企業將更積極發展太陽能、熱泵等節能環保產業。
為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2006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提供資金超過70億元,今年中央財政還將投入40億元。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說:“今后將進一步完善財政政策,在建筑領域集中連片、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財政資金安排的重點將向保障性住房傾斜、向公益性行業傾斜,使新能源惠及民生,深入推進建筑節能。”
發展低碳節能經濟不僅是有效利用資源、減輕環境污染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空氣能熱水器、環保又便宜的地暖空調,與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每年新增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在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節能量中,建筑節能占了將近一半。加大財政投入,推動建筑節能,花錢不多,見效卻大。財政發揮杠桿效應,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把綠色經濟的盤子做大做強,利國又惠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