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嘉峪關市通往西溝礦15公里處的戈壁灘上彩旗飛場、禮花四濺,嘉峪關市嘉西光伏產業園奠基開工儀式在這里隆重舉行。華電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等近10家國內知名企業入駐園區。這是嘉峪關市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光伏產業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嘉峪關市嘉西光伏產業園位于嘉峪關關城以西、討賴河北岸一帶,總占地面積約152平方公里。園區規劃四期建設總裝機容量3600兆瓦光伏電站,其中一、二、三期各1000兆瓦,四期規劃建設600兆瓦。目前園區已建成30兆瓦,在建50兆瓦,2012年將新開工建設540兆瓦。
嘉峪關晴好天氣多、日照時間長,大氣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太陽總輻射量和日照時數為全省最高值,是世界上高效利用太陽能資源的最佳位置之一。
嘉峪關光伏發電項目區地處戈壁荒灘,周圍地勢開闊平坦,土地規劃控制范圍較為寬敞,建設用地充裕,可為今后發展留有足夠的余地,非常適宜大型并網光伏電站項目建設。目前,該市可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用地總面積約140平方公里,已規劃100兆瓦大型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占地面積11平方公里,為光伏發電產業形成集聚效應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嘉峪關市是嘉酒電網負荷中心,具備較強的新能源自我消化能力。酒泉鋼鐵(集團)公司是我國西北最大的鋼鐵聯合生產企業,鐵、鋼、材產量均突破600萬噸/年,特別是爐卷、熱軋薄板、高線改造、碳鋼冷軋、不銹鋼冶煉、不銹鋼冷軋板帶、100萬噸鐵合金等重大項目全面投產,對電力的需求日益加大。光伏發電產業應運而生,成了“不愁嫁不出去”的大家閨秀,沒有了成長的煩惱,迎著太陽的事業前景一片燦爛。
因企設市的嘉峪關市,近年來在大力發展傳統工業的同時,不斷探索和謀劃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的新產業。加強與國內外新能源企業的合作,實施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示范以及光熱發電、分布式能源等項目,在“十二五”期間形成光電、火電相互配套、互為補充,就地消納與向外輸送相結合的能源示范基地。建設光伏電站、光熱發電、分布式能源、光電設備制造等項目。
嘉峪關市委書記鄭亞軍說,在“十二五”時期,嘉峪關將重點以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的應用和推廣為先導,探索并建立光伏發電應用項目建設、投資、盈利等新模式,實現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太陽能荒漠電站建設,利用項目區距離城市較近,交通、并網接入、設施維護和職工生活等方面的優勢,特別是途經嘉峪關關城、長城第一墩旅游景區,又鄰近蘭新鐵路、連霍高速公路和將要開工建設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等交通干線,使得項目區能夠顯現出獨特的旅游觀光效果,更加具有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示范效應。大力推進風光互補發電,在風力發電項目中,選擇太陽能光照資源充足、輸電線路合理的風電場,重點建設風光互補電站。著力發展城市光電建筑一體化、光伏照明和分布式電源的示范應用,在學校、醫院、機場、政府機關等公共建筑建設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示范應用;選擇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公園、廣場、住宅小區、大型建筑景觀照明等,重點建設一批太陽能照明示范工程,擴大太陽能應用市場。
“嘉峪關市發展新能源產業,特別是發展光伏產業是前有標兵、后有追兵。怎樣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除了我們的誠心,再就是千方百計想企業之所想,解企業之所憂,企業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頭等大事,要盡全市之力搞好服務。”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柳鵬在與光伏發電企業座談時的一席話,讓他們心里更踏實了。
為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嘉峪關市成立了光伏產業領導和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光伏產業發展重大事宜,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協調各部門行業規劃和全市的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和甘肅省對光伏電站建設相應的優惠開發政策和激勵措施。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光伏項目實施一站式服務,對重大項目實行“特事特辦、一事一議”。新建的光伏產業項目用地、用水、用電、用氣等實行優惠政策。在符合國家現行規定的前提下實行稅費減免政策。北京國能風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部副總經理杜軍說,嘉峪關市政策環境寬松,我們選擇在這里發展,決策是十分正確的。
按照“政府協調、銀企聯手、項目貸款”的模式,打造政銀合作信用平臺,進一步完善城投公司管理體制。建立政府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機制,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光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市國資類擔保機構為光伏企業的融資提供專項擔保服務。
充分發揮國家技術認定中心示范基地和與省內外多家科研所院校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的資源優勢,構建研發、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營及管理等光伏產業所需人才的培養、培訓體系。對該市光伏產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及技術帶頭人予以物質獎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