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1年,節能減排目標沒有完成。這一句實事求是的話,刻畫了當下我國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節能減排成為民主黨派中央積極建言獻策的熱詞之一。
■推進制度體系變革
【背景】“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更加具體,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也更加嚴峻,如果不從深層次解決轉型問題,節能減排目標的完成將越來越艱巨。
【問題】民革中央在提案中認為,當前節能減排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追求經濟增長與節能減排之間的矛盾仍較突出;責任不夠明晰,阻礙目標真正落實;節能減排市場機制及規則尚不合理,目前節能減排產業發展面臨比較嚴重的制約和瓶頸;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形成但仍不完善;監管不到位,基礎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部門間的交流與溝通不夠順暢,信息共享與交流不足,導致部分研究重復投入。
【觀點】民革中央提出,推進制度體系變革,將節能減排全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過程,調整地方政府及干部政績考核的指標體系,切實執行節能減排“一票否決”制度。完善節能減排法規制度體系,確立責任分擔補償機制。研究出臺節能減排產業市場化激勵政策組合,改進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評估體系,突出重點,建立新型節能減排服務和市場交易平臺。
■建企業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背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高耗能行業,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2009年,我國工業能耗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1.3%,其中高耗能行業占工業能耗的80%左右。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過程中排放的重金屬、氨氮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仍居高不下。
【問題】九三學社中央在提案中提出,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已進入深水區,加快建立企業節能減排長效機制迫在眉睫。當前我國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主要采用政府推動型模式,需要市場的力量來完善節能減排的制度體系。
【觀點】九三學社中央認為,加快出臺系統而完備的經濟補償制度,以提高民間力量參與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吸引社會資金投資節能減排,是我國節能減排的當務之急;制定合理的稅收品種與稅率,全面改革資源稅,研究開征環境稅,正確考核和計量節能減排價值,促進節能減排;政府進一步引導社會對節能減排產品的需求;考慮增設節能減排外部效益財產權,再界定誰擁有此項權利,單獨核算,立法保障并著手建立和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加大對節能減排活動、節能減排設施建設和運行的監管力度。
■健全政府環境空氣質量目標責任制
【背景】3月2日,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布,增加了PM2.5
的監測指標,PM2.5由民間熱詞變為官方標準。今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將開展PM2.5等項目監測,2015年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
【問題】致公黨中央認為,雖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監測技術,并且我國已經在部分城市開展了包括PM2.5在內的城市空氣質量試點監測工作,但由于在全國統一開展PM2.5監測涉及儀器設備購置安裝、數據質量控制、專業人員的培訓、財政資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統的準備工作和能力建設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立即開展PM2.5監測工作還有一定難度。
【觀點】致公黨中央建議,“十二五”期間繼續加大投入,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確保在新標準生效前實現全國各地都有能力開展PM2.5等新指標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建立空氣質量分析會及點評制度,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環境空氣質量目標責任制。建立污染源信息數據分析研究平臺,及時公開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研究查清我國的大氣環境容量,對那些污染物排放量大,超過環境容量極限允許的新項目堅決不予批準。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整治,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重視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運用污染源普查成果開展優化產業結構研究,通過降低污染源排放強度,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新跨越服務。(杜軍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