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西安市秋收秋播基本結束。繼今年夏收300余萬畝小麥實現零火點后,秋收以來也未出現明顯火點。總結其經驗,西安市各級政府和環保等有關部門以農民為對象,廣泛深入地開展了“鄉土味”濃郁的農村生態文明宣傳,促進了秸稈禁燒。
啟示之一:貼近生活,通俗易懂。西安市環保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努力以農民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禁燒宣傳,使其合農民“胃口”,從而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如西安市周至縣環保局與鄉鎮政府聯手,將焚燒秸稈的危害和要承擔的法律后果,以當地農民口語化的語言,編成打油詩式的小快板,并制作成錄音帶和VCD光盤,向村組免費發放播放。
啟示之二:以農為本,惠農利農。在秸稈禁燒問題上,“政府要藍天、農民要搶種”這對矛盾,是多年來西安地區禁燒秸稈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因此,西安市各涉農區縣將禁燒宣傳工作的內容,由往年一味強調政府“禁燒令”,轉為以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知識和政府相關優惠政策為主的科技政策知識普及宣傳,幫助農民了解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和惠農政策,從而使政府的要求與農民的意愿之間找到了結合點。
啟示之三:示范引導,現身說法。今年,西安市各涉農區縣政府和各級農業部門以現場示范和典型引路為主要方式,把推廣綜合利用秸稈技術和機械的主陣地,放在田間地頭,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長安區政府還將全區農村劃分為十個大片,每片設一綜合服務站,向農民進行相關知識宣傳和技術服務。
啟示之四:調動各方,共同參與。為了讓秸稈禁燒宣傳家喻戶曉、西安市涉農區縣各鄉鎮政府和環保部門,通過在農村中小學校開展相關教育,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讓學生向家長宣傳秸稈禁燒;西安市藍田縣的高校大學生和農村婦女,還成立了志愿者隊伍,在開展秸稈禁燒宣傳的同時,志愿巡回監督。
生態文明宣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但對農民來說,目前農村生態文明宣傳可能仍處于“城市平民化”的階段,與農民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要扭轉這一局面,西安市以“鄉土化”為特征,積極創新秸稈禁燒宣傳的內容和形式,應當說還是值得借鑒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