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熱能轉換(OTEC)的原理是通過海洋表面和海底之間的溫差生產可再生能源。而海洋熱能轉換(OTEC)許可辦公室成立于1981年,隸屬于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其在海洋領域的作用相當于美國宇航局在太空領域起到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油價的上漲引發了OTEC的提出,而這個時期正是人們對開發替代能源感興趣的時期。但是,隨著油價的回落,人們也逐漸失去了開發替代能源的興趣,進而OTEC辦公室也逐漸走上末路,最終于1994年結束了為期13年的運作,其間,它未曾頒發過一份單獨的海洋熱能轉換許可文件。
現在正值高油價之際,替代能源再次回到人們的視線。所有的制造方案都被考量,而OTEC為其中的一種。幸運地是OTEC原理相當地簡單。首先,低沸點液體如氨在25°C左右的表層海水所加溫的熱量交換器中被汽化。最終產生的氣體在充足的壓力下形成漩渦進而發電。然后該氣體將被水深1千米左右、水溫約為5°C的海水冷卻。然后氣體被重新加熱,以上整個流程循環往復。理論上來講,OTEC工廠可以建在任何地方只要那個地方附近海域的表層海水水溫能達到25°C以上,并且水深能超過1千米。
熱衷發展OTEC技術的美國Lockhead Lockhead公司與一家小型企業馬凱海洋能源公司(Makai Ocean Engineering)合作,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10兆瓦級的試驗工廠,該試驗工廠預計將于2015年投入運營。如果進展順利,接下來將于2020年建成一所100兆瓦級的發電站。
大部分的技術所需零部件可以從其他工程領域獲取,比如深海石油鉆機。建設10兆瓦級工廠所需的熱量交換器和管道設施已經具備,但是,如果要建設100兆瓦級工廠,所用的管道不僅長度要達到1千米而且直徑要達到10米,而且這種管道還必須足夠厚實,以抵御波浪和海洋氣候。據就任于NOAA,目前負責OTEC項目的Kerry Kehoe估算,這樣的設備需要花費10億美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