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等10部門日前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介紹說,國家將采取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環境監管、嚴格項目審批管理、實行問責制等9項控制措施。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抓緊制定、完善相關產業政策,盡快修訂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進一步提高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傳統煤化工等產業在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準入門檻。
據介紹,國家將推進區域產業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區域內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傳統煤化工、多晶硅等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只有在產業規劃環評通過后才能受理和審批。各地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這類項目,不得下放審批權限,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未通過環評審批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定期發布環保不達標的生產企業名單。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限期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對未達到排放標準或超過排污總量指標的生產企業實行限期治理,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依法予以關閉。對主要污染物排放超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要暫停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項目的環評審批。
政府各有關部門及金融機構要認真履行職責,依法依紀把好土地關、環保關、信貸關、產業政策關和項目審批(核準)關,并加強政策研究、信息共享和工作協調,形成合力,有效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