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環保部還多次建議,山東省應該制定一份整體的鋼鐵發展規劃,并針對這份規劃做規劃環評,用規劃來淘汰落后產能,合理布局鋼鐵企業。
環保部為何盯住鋼鐵大省
山東的難題也是所有鋼鐵大省的難題。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每年環保部、監察部等8部門都要組成國務院督查組對典型的環境問題進行督辦,而今年重點督辦的行業就包括鋼鐵行業。
談及為什么關注鋼鐵行業,這位負責人解釋說,因為鋼鐵行業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當家花旦,4萬億投資中,有相當一部分投向路橋等設施和廉租房等民生項目,鋼鐵巨大的需求量必定會推高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未批先建的項目,也會有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再有,由于鋼鐵行業巨大的生產附加值,在重振經濟的過程中,也會使一些地區政府暗中支持企業鋌而走險。
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5月發出的鋼鐵產能過剩的警示,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鋼鐵行業的過度擴張。5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勢頭,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當地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與此同時,工信部正在和財政部商討中央財政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的具體事項。
鋼鐵業內的專家分析說,實際上限產鋼鐵是一場與地方鋼鐵企業的博弈,特別是地方的中小鋼鐵企業,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排在增產前50名的絕大部分是500萬噸以下的中小民營企業。
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有可能支撐一方經濟。相對大企業,中小企業能借助成本優勢,迅速恢復生產,而且對環保等社會責任不管不顧。
事實上,不僅在鋼鐵行業,近一段時期以來,環保部門已經頻繁感到地方大規模投資建設沖動與環保的摩擦。環保部開始擔心,一些地方可能為加快建設進度而降低環保要求,一些地方行政干預環境執法的問題會有反復。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告誡說,歷史經驗證明,經濟危機過后的復蘇階段,往往會出現環保違法行為的反彈。
摸底調查也證實了環保部的擔心。今年2月,環保部針對2008年受理但尚未審批或審查未通過的71個建設項目檢查發現,沒被批準但已違法建設的達15%。對省級和地市級審批的118個建設項目抽查發現,違法率達24%。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