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產業委員會、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產業工作委員會聯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光伏產業對美國光伏雙反申請事件的聲明。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主任委員李俊峰稱,一旦美國決定立案調查,中國政府肯定會積極應訴,但是這也可能是于事無補的。“如果你去應訴,對方可能提出不征收100%的關稅了,降低到20%-30%,但是根據中國企業現在的利潤水平來看,只需要增加10%的關稅,對他們而言就是滅頂之災。”
“目前國家相關部委還沒有針對此事公開發表意見,但是我們呼吁政府應該出面來保護企業。”李俊峰說。他透露,近期將去國家能源局反映此事,同時希望能夠請一些德高望重的能源專家們去美國國會游說。“這幾天也想邀請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進行早餐會,來陳述我們自己的‘冤情’。”
去年10月,美國曾宣布就中國是否對國內清潔能源行業提供非法補貼進行調查,即“301”調查。隨后,因為因為“補貼證據缺乏”,“301調查”不了了之。不過,此次美國提出的“雙反調查”卻與“301調查”存在根本上的區別。
“‘301調查’,中國可以通過上訴去世貿組織講理,而‘雙反’是根據世貿組織的‘雙反’協議轉化成美國國內相關法律發起的調查。”李俊峰解釋。
“美國根本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的國家,所以他們可以不經過世界貿易組織的仲裁就可自行決定結果。”李俊峰說。“希望中國政府多做些努力,盡量能讓美國撤銷‘雙反調查’,最好是不立案。”
李俊峰同時透露,正在督促一些美國的優秀太陽能企業,希望他們去向美國政府游說,說明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確實推動了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發展的真實情況。
中國光產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高宏玲提供的數據稱,中國光伏生產企業的所使用的原材料和設備大部分由歐洲、美國和日本進口。此外,中國的光伏產業近年來一直是歐洲和美國生產技術的重要出口市場。為生產光伏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
“中國生產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進口的設備及支付的技術轉讓費不少于30億美元。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對美出口也為美國下游產業(尤其是光伏發電安裝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活動都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此外,數以百計的美國工程技術人員在中國光伏企業工作,也為美國公民提供了大量海外就業機會。”高宏玲說。
10月19日,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s和其他幾家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請,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采取貿易限制措施。
若此次調查一旦認定申訴請求,中國光伏企業面臨的可能是高達100%的反傾銷稅。美國市場的大門基本就此向中國光伏企業關閉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不僅可能引發歐盟連鎖反應,而且可能引發全球新一輪針對中國新能源的貿易保護風暴,給中國光伏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