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雙良節能(600481,收盤價10.89元)1年前發行可轉債募資7.2億元,用其中的4.96億元大手筆投資海水淡化項目;1年后,在該項目僅完成7%的情況下,所募資金被迫回吐九成以上。對于看好公司海水淡化概念的投資者而言,失望恐難避免。
有業內人士指出,公司在技術上雖然有一定的傳承性,但沒有在訂單上有所突破,是募投項目“龜速”前進的主因,在“十二五”細則出臺之前,海水淡化恐怕只能是個概念。
海水淡化項目資金遭回吐
9月23日發布的公告,讓雙良節能的投資者大跌眼鏡。公司稱,在9月14日~9月20日的可轉債回售申報期內,共計回售了648.77萬張,回售金額高達6.68億元,與2010年發行時的720萬張和7.2億元募資相比,分別占到了90.11%和92.81%。
記者注意到,當初雙良節能在2010年5月發行可轉債募得的這筆資金,計劃投入到海水淡化設備制造項目和年產24萬噸EPS項目,兩個項目的建設周期分別為24個月和12個月,擬投資金額分別為4.96億元和2.3億元。而根據公司最近的2011年半年報顯示,兩個項目分別已投入了3520.59萬元和2.3億元,尚未使用的募資總額為4.53億元。也就是說,在項目進度方面,雙良節能的EPS項目已然完工,而海水淡化項目才僅僅完成了7%。
回想此前的6月22日和9月19日,在海水淡化和“十二五”規劃的利好消息刺激下,雙良節能的股價表現差強人意。如今,可轉債募資的被迫回吐,是否意味著雙良節能的海水淡化概念,也將被市場“淡化”處理呢?
海水淡化仍處概念狀態
對于巨額可轉債的回售,雙良節能在公告中僅一句“沒有對公司產生實質性影響”,倒顯出了公司面對問題的淡定,但情況似乎沒那么簡單。
一位長期跟蹤可轉債的分析師告訴記者,此前在9月10日,雙良節能稱將轉股價下限價位由9月6日提議的160%調整至120%,并且大股東表示將投贊成票,此舉體現的正是發行人對巨額回售的擔憂,可見回售對公司來說影響是重大的。
這觀點得到另一位廣東某券商分析師的認同,該人士認為,如果按計劃堅持執行項目的話,公司或將另行借錢,這勢必會加大財務壓力。但實際上,雙良節能的海水淡化項目進展異常緩慢,繼續的可能性有待商榷。
根據該分析師指引,記者注意到,雙良節能于2010年5月完成可轉債募資后,在2010年半年報中顯示,海水淡化項目已投入金額為1428.87萬元,進度為5%。但1年后的2011年半年報中,上述兩個數字分別為3520.59萬元和7%。可以說海水淡化項目是以“龜速”前進的。“他們是有意往后緩的”,該分析師告訴記者,海水淡化設備的制造是訂單生產的方式,此前公司是有訂單的,但可能雙方談判存在分歧,最終仍沒有成行,項目的進度自然停滯下來。“我已經把上次那個《國家“十二五”海洋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看過一遍了,當中沒有細則、沒有數據,沒有任何可支撐的實質性東西,海水淡化一說,目前也就是個概念而已”。由此來看,海水淡化業務要貢獻業績,雙良節能還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