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1日起開始征收脂肪稅,以減少民眾脂肪攝入量,但這卻引發搶購潮。征稅對象為所有含飽和脂肪的產品,包括黃油、牛奶、比薩餅、油類和肉類。稅率為每千克飽和脂肪16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18.6元)。
丹麥政府預計,這一行動將為國家帶來約15億丹麥克朗(約合17.2億元人民幣)的新稅收,同時減少國民大約10%的飽和脂肪攝入量和15%的黃油攝入量,以此推動國民健康,降低肥胖人口比例。
掀起食品搶購潮
盡管丹麥的肥胖人口比例不到10%、略低于歐洲平均水平。丹麥食物與經濟研究院還是指出,全國早死的人群中有4%是因為攝入了過多飽和脂肪所致。實際上,丹麥是最早對于使用反式脂肪的食品特別征稅的國家,丹麥還對碳酸飲料單獨征稅,而對糖果已經征收了90年的特別附加稅。
脂肪稅生效前,民眾擔憂食品價格上漲,紛紛提前搶購。經銷商瑟倫·約根森告訴法新社記者:“我們不得不成噸成噸地儲備黃油和人造奶油,以供門市所需。”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一家超級市場職員克里斯蒂安·延森說:“大家這周瘋狂采購,許多貨架已經空了。人們把家里的冰箱塞得滿滿的。”
延森認為,長期而言,脂肪稅不會改變民眾飲食習慣。“我不認為這項稅收會帶來很大不同。如果人們想買蛋糕,依然會去買。他們眼下只是想省錢。”
首個“脂肪稅”不受待見
相關業界質疑這一稅種。丹麥工業聯合會發言人吉特·黑斯特哈夫說,丹麥是“世界首個”征收脂肪稅的國家,因這項稅收而面臨“管理惡夢”,征稅成本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按她的說法,新稅使產品定價復雜,原因是丹麥國內外生產商必須說明產品生產過程中用了多少飽和脂肪、產品本身含多少飽和脂肪。另外,電腦系統必須調整,就生產商和銷售商而言,工時大大增加。
丹麥中小企業聯合會法律顧問耶珀·羅森梅捷說,歐洲聯盟正研究這一稅種,原因是它可能關聯競爭。丹麥生產商將為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所有飽和脂肪納稅,例如,為炸制產品所用的油所含脂肪納稅。另一方面,進口商可能只需為產品本身所含脂肪納稅。
“這意味著進口產品將比國產貨便宜。”羅森梅捷說,“希望這是一項短命稅。”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