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記者近日從相關部門獲悉,我市創建國家高新區進展順利。一旦獲批,溫州高新區將定位為國家級激光產業集群發展核心區,國家科技部、浙江省和溫州市都將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扶持激光與光電產業發展。預計“十二五”期末,我市激光產業與光電總產值可超1000億元。
今年上半年,在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過程中,科技部從將溫州高新區打造成為“中國民營經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示范區”的高度出發,提出在我市建設國家級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構想。經過多次溝通與銜接,并充分考慮溫州產業規模和基礎,最終確定在我市建設“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目前主要涵蓋激光器件與設備、光電能源(光伏發電)、半導體照明(LED)、光通信等四大領域。該項目已在6月份被科技部和省政府列為2011年度部省會商項目。
等待提升
一提到激光行業,市民很自然就會想到我市一家家規模不大的激光打標店。其實,激光打標只是激光加工技術中很小、最常見的一部分。
激光加工技術是利用激光束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特征對材料(包括金屬和非金屬)進行切割、焊接、表面處理、打孔、微加工以及作為光源,識別物體等的一門技術。隨著激光技術突飛猛進,激光產業已成為一門發展速度極快的高新技術產業,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形成了多種光源技術和應用系統。
目前,激光產業正在我國逐步形成,其中包括激光音像、激光通訊、激光加工、激光醫療、激光印刷設備等,激光產業正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受到各地關注。
據了解,我市已有良好的激光產業基礎,全市擁有激光成套設備、元器件生產企業、光導纖維生產企業等40余家,涉及產值4.3億元,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市區、瑞安、蒼南、樂清等地,依托于當地特色產業,形成有機配合。如市區和瑞安生產激光切割、打標設備產品,蒼南生產激光防偽產品,樂清生產光纖通信設備。不過,除了幾家行業內龍頭企業外,我市激光企業整體還是低、小、產業總產值也不高。
適逢時機
有統計數據顯示,溫州每一畝地的工業產出量還不到500萬元,水平并不高,這其實也是我市很多企業還在拼資源,拼勞工的結果。建設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可為我市企業轉型發展,加入科技創新的血液,給我市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加點。
溫州建設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激光產業和溫州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很多激光都能服務于我們傳統制造業,提高生產效率,解決勞動力用工問題。
建設國家級激光產業集群發展核心區,也是溫州的一次歷史性機遇。
國家級產業集群既是產業發展大品牌,又是產業集聚大平臺。借助這個大平臺,可以迅速提升溫州作為國家級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這一區域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加快推進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產業資源和高端要素來我市集聚發展,以迅速擴大產業規模,形成千億級國內領先型產業集群目標。
2010年全市工業企業獲國家、省科技項目43個,爭取財政經費3100萬元,與全省其他城市比項目偏少。而根據這次科技部產業集群建設總體方案,“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省科技廳相關資源將優先向產業集群集中,這必將對我市產業、企業創新發展產生一個有力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我市高新區、經開區、大學科技園等大平臺的作用,帶動我市高校重點學科的建設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發展。
通過建設國家級產業集群這一載體,集聚國內外高端要素,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集聚一批高端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一批國內外行業著名企業、孵化項目,加大產業培育發展力度,能夠有機會在我市產生出真正的高端產業。這必將對溫州產業轉型、科技創新、長遠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將突破長期以來形成的溫州產業低端化區域形象,極大改變溫州產業的生態格局。
模式決定發展方式和發展水平。實施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是科技部對各地成功發展模式的總結和創新。通過建設國家級產業集群這一過程,在科技部的大力指導和推動下,可以有力地改變我們的傳統理念,對接先進理念,為我市探索出一種新的、更富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新模式,在全國率先舉起一面新的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旗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