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太陽能產業,原受限于技術及資金門檻,在太陽能集熱板選擇性吸收膜的制程上,通常以設置成本低的制程,如噴漆方式為主,往往無法通過國外的環保門檻,而造成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的現象。因此為協助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經濟部能源局委托研究開發出國內第一套「卷對卷連續濺鍍太陽能集熱板原型機」,使太陽能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不但讓制程與硬體關鍵技術自主化,更讓我國太陽能產業在環保及成本的雙重優勢下,更具國際市場競爭力。
目前全球高品質與高效能的太陽能集熱板選擇性吸收膜,系采用真空濺鍍之環保制程作為主要生產技術,且以卷對卷(Roll-to-Roll)連續式濺鍍,為主要商業化量產太陽能集熱板機臺型式。在國際技術發展上,Roll-to-Roll連續濺鍍技術目前以德國最具代表性,但該連續式大型濺鍍機臺缺點為價格昂貴、制程成本高、多濺鍍腔體組裝繁復及維修不易等,使國內太陽熱能廠商不易跨入建置大型設備。
能源局在太陽熱能連續濺鍍產業的推動上,考量國內的電子、半導體業之濺鍍設備設計經驗已豐富,可結合現有硬體設備技術,鏈結太陽能吸收膜制程。因此,所開發出國內自制的卷對卷連續式濺鍍制程之維護成本及設備制作成本均比國外低,具強大的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