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是廣東省重要的綠色屏障,令人費解的是,在跨省界江河污染以及重大突發污染事件面前,這座山區城市守著優質水而“沒水喝”。
最近一次污染事件發生在今年6月下旬,韶關市有關部門在例行監測中發現武江河樂昌段出現銻濃度異常情況。經查,是上游來水銻濃度過高,導致過境水質出現異常。事件中,韶關樂昌市坪石、樂城等地水廠受到影響,需采用除銻工藝,保障水廠出水符合要求,并啟動了相應的應急水源供水。
早在1996年,韶關市九屆人大三次會議就已將開辟南水水庫為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源列為決議案。15年過去了,韶關市區居民仍沒有喝上南水湖的水。筆者在采訪中,試圖還原污染對韶關市區飲用水源的影響,同時探求南水水庫至今未能實現供水的原因。
跨省界河流:上游若污染下游必遭殃
武江是廣東北江重要支流,在湖南境內被稱為“武水”,發源于臨武縣,經宜章縣從韶關樂昌市坪石入境。長期以來,武江是樂昌和韶關市區的重要飲用水源,而它在入省前的水質狀況不容樂觀。
今年6月下旬的武江河樂昌段出現銻濃度異常事件,根據監測數據與污染源排查情況,初步斷定是武江上游湖南省臨武縣、宜章縣境內的銻礦企業在特定條件下排出大量污染物,進入廣東省境內造成的突發性水污染事故。
今年“五一”期間,筆者在湖南省宜章縣巖泉鎮采訪一家造紙作坊采訪了解到,作坊生產的廢水直排早已經不是秘密,當地居民從不喝河流里的水,因為井水會受到一定的污染,水井也慢慢不用了,現在喝的都是山泉水。
韶關市環保局有關人士指出,銻污染事件發生后,湖南方面采取措施切斷了污染源,但由于河流本底等一系列問題,武江進入廣東的河流斷面仍是超標的,如專家的判斷,“武江會湞江后有較大量的清水匯入,本次水污染事件應不會造成北江干流水質超標。但如控源不力并遭遇不利的天氣條件,仍然可能造成北江干流水質超標。”
為何作坊廢水可以不經處理就直排,為何重金屬濃度超標僅是切斷污染源就可?樂昌市委書記李安平指出,湖南當地并不是把武水當成飲用水源,河流斷面“交給廣東時可以是三類水質,而進入樂昌后,經過樂昌峽的自凈以及有關水源地保護措施,交出的必須是二類水質”。
開辟新水源:15年前選定南水水庫
武江經樂昌到韶關市區,并與湞江匯合成北江。在正常情況下,武江比湞江水清澈,韶關市區取水也大都在武江。
但在1996年1月,近30名韶關市人大代表就提出了《關于開辟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源的議案》,韶關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還就此形成了決議。
記者了解到,韶關市人大代表提議的初衷也是有感于突發水體污染事件,給韶關市區生產生活用水帶來嚴重威脅。有代表認為,“一個城市只有一個飲用水源是難以保證飲用水源的水質的,也是比較危險的。”
對此,韶關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薛運忠介紹說,韶關市還專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市區第二飲用水源辦公室”,對武江上游的煤場、選礦廠和餐飲船進行了全面清理,有效保證了武江水質;通過購買先進設備,改進自來水水廠的生產工藝;環保部門也加強對飲用水源的監測,查處違法排污企業……“這些似乎與開辟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源的議案毫不相關,但卻確保了韶關市區沒有出現大的停水事件。”薛運忠說,“韶關確定了將南水水庫為市區第二飲用水源所在地,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估論證,并向省政府請示協調省有關部門予以支持。”
薛運忠認為,從應急管理的角度,由于韶關市區人口已接近百萬,武江河水量已不能滿足市區對水源的需求。此外,由于武江上游河段,不僅有國、省道,還有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和武廣高鐵,交通事故造成污染的風險很高,“早晚會出事”,必須開辟新的水源。
第二水源地:多方博弈卡殼取水權
在韶關市政府對省政府《關于要求將南水水庫作為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源進行保護的請示》(韶府請【2005】28號)中,筆者看到,“根據我市有關部門對市區周邊50公里內水源所做調研,及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廣州開發區分院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均認為南水水庫有效庫容大,水量豐富,水質優良,是韶關市區最理想的第二飲用水源”。
但是,南水水庫供水工程在15年后仍未開工建設,當年開辟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源的議案卻已經“結案”。韶關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賀金池介紹,決議案做出后,韶關市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但卡殼卡在“取水權”上,這些年來,韶關也一直在呼吁解決。
據介紹,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韶關市區總體規劃(1995-2015年)》及經省政府批準的《廣東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試行方案)》,均確定了南水水庫的飲用功能并已劃定為飲用水源保護區。
筆者了解到,韶關市在2000年1月29日向省政府作出過請示,要將南水水庫作為市區第二飲用水源。對此,當時的省計劃委員會提出,“贊成韶關市進行第二飲用水源選定的前期工作”,并要求“按規定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組織專家進行充分論證”。省環保局也認為,韶關市區開辟新水源勢在必行,為保證南水水庫引水工程的水量和水質,“宜從南水水庫內取水”。
而當時的省水利廳則審慎地認為,充分考慮南水水庫是以防洪、發電為主的大型水庫,如要增加水庫的供水功能,需要論證其開發方式。當時的省電力工業局則明確復函,南水水庫是一個綜合利用的水庫,擔負下游灌溉任務,如果直接從水庫取水,不符合一水多用的原則,水庫的綜合利用將受到影響,“建議在南水河適當地方取水,不僅水質相同,而且不影響南水水庫的主要功能”。
韶關市有關人士指出,這實際上是要求引水工程用發電尾水,而這受發電量的限制,水量得不到保障,“大家心照不宣的是,說是第二飲用水源,其實將是主要水源,武江反成為備用水源”,“而取水量加大,勢必影響到發電的經濟效益”。
新引水工程:投資7億“十二五”實施
突發的武江銻污染事件,讓韶關市區第二飲用水源的建設“舊事重提”。近日,韶關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維員接受采訪時透露,韶關市政府已確定由發改部門牽頭,對南水水庫引水工程組織論證,爭取在“十二五”內加以實施。李維員說,開辟第二水源,是提升韶關市區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喝的水要干凈,也要好喝”;而從南水水庫引水,也與韶關加快西聯芙蓉新城開發“不謀而合”。
李維員告訴記者,韶關目前正細化有關“初可研”,并與“三峽集團”、“國電集團”和“韶能集團”等進行接觸,初步測算引水工程總投資將達7個億。此外,韶關還將尋求電力部門的支持,在南水水庫發電和蓄水上找到平衡點,希望能“讓利于民”,保證韶關市區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