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短短10多年間,深圳綠色建筑呈跨越式發展態勢,從最初的節能為主,節材、節水、節地、環保(室內環境質量檢測)等專項突破為起 點,快速過渡到以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為先導,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全面推進,綠色建筑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國的最前列。此外,深圳與國際領先發展潮流保持一致, 成為國內綠色建筑起步較早、發展最快的城市,同時,也是全國乃至世界上在建綠色建筑面積最大的城市。
“目前,深圳已有近80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6個綠色生態園區,其中1個為國家級綠色建筑示范區,已建和在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突破1000萬平方米,是全國乃至世界上在建綠色建筑面積最大的城市。”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李榮強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說。
綠色建筑向建設各領域延伸
據介紹,最近一年來,深圳發展綠色建筑進展順利,綠色建筑已向城市建設各領域延伸。
截 至目前,全市已發展近80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涌現了建科大樓、華僑城體育中心、萬科中心、萬科城四期、南海意庫、泰格公寓等一大批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 的綠色建筑項目。其中,泰格公寓為我國首個獲得美國LEED認證的綠色建筑項目,被美國《新聞周刊》譽為“在世界環境史上占據重要位置的中國首座綠色建 筑”;建科大樓、華僑城體育中心榮獲2011年全國綠色建筑創新一等獎。
同時,綠色建筑也進一步向綠色園區延伸。全市已建立6個綠色生 態園區,制定并落實了相應的建設標準和評價指標。其中,光明新區為深圳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建的國家綠色建筑示范區,深圳大學新校區和南方科技大學為部、 市共建的綠色生態校區,桃源綠色新城為市、區共建的綠色小區,歡樂海岸正打造國家綠色旅游園區,龍華保障性住房項目則是全國第一個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的保 障性住房小區。
“通過建設標準和技術的創新和積累,進一步促進了綠色規劃、綠色交通的發展,綠色建筑已延伸至綠色市政、綠色道路、綠色地鐵、綠色照明等基礎建設各個領域。”李榮強告訴記者。
打造“綠色建筑之都”法規先行
深 圳在全國率先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和《深圳經濟特區建筑廢棄物減排和利用條例》,制訂《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領》,出臺了《關于打造綠色建筑之 都的行動方案》等相關配套文件。打造“綠色建筑之都”已成為深圳推動城市建設發展率先轉型的核心戰略,發展綠色建筑就是實現這一戰略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載 體、抓手和突破口。
“目前,深圳已有近80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6個綠色生態園區,其中1個為國家級綠色建筑示范區,已建和在建綠色建 筑面積已突破1000萬平方米,是全國乃至世界上在建綠色建筑面積最大的城市;新建節能建筑面積達5000萬平方米,太陽能建筑應用面積也突破1000萬 平方米。深圳現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示范城市、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國家工程建設標準綜合實施試點城市,正積極申報國家 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初步實現了從建筑節能到綠色建筑、從綠色建筑到綠色城市的‘兩個轉型’,綠色建筑之都已初具雛形。”李榮強欣喜地告訴記者。
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全面鋪開
作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深圳全市共確立44個太陽能示范項目,其中17個為國家級示范項目,太陽能熱水建筑應用面積已達821萬平方米,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裝機容量約34.1兆瓦。
2010 年,《深圳市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城市示范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工作方案》發布實施,由原來的12層以下住宅建筑強制推行太陽能熱水系統,擴展到所有具備 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條件、有穩定熱水需求的新建民用建筑,均應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力爭兩年內再完成太陽能熱水建 筑應用面積700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深圳的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測三個示范城市之一,深圳已建立大型公建能耗監測平臺及建筑能耗數據中心,已實現對300棟大型公建的在 線能耗監測、棟數居全國首位,年內可實現全市所有大型公建在線能耗監測全覆蓋工作。建筑物能耗定額標準編制工作基本完成,力爭于今年推出,并組織開展了 62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節能改造。
據測算,“十一五”期間,通過新建建筑100%達到節能50%、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發展綠色建筑,全市建筑節能總量已累計達203.7萬噸標準煤,相當于節省用電63.6億度,減排二氧化碳534.8萬噸,年節量相當于全市節能任務量的一半左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