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六十四團十五連姚萬里的棉花地終于迎來了今年期盼已久的第一次渠道灌溉引水,這標志著霍爾果斯大型灌區2010年沙干渠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霍爾果斯灌區始建于上世紀50—60年代,渠道均為土渠。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工程老化,渠系建筑物損壞嚴重,為提高水的利用率實現節水灌溉,去年該團爭取國家項目資金75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00萬元,團場自籌153萬元,總長7.8公里。該項目建成后,將改造灌溉面積6.7萬畝,使項目區灌溉保證率由50%提高到75%,渠道水利用系數由80%提高到95%。為使這項造福團場職工群眾的民心工程盡快投入使用,去年9月份開工以來,該團成立了專門的項目法人,嚴格執行“四制”管理,按照財務規定資金設立專戶,搶進度,抓質量,幫助承建單位克服施工中存在的困難,督促抓好工程進度,同時該團積極籌集工程資金,早部署,早規劃,確保該工程早日竣工。
據了解,該工程的完工將極大改善該團灌區的灌溉條件,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時為六十四團農業、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