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水資源大省湖南把實施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內容。通過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今年要實現全省萬元GDP、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的目標。據悉,水資源管理納入市州政府績效評估范圍,這在全國是第一家。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確立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比2008年降低50%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目前的0.5提高到0.55;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主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0%。這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出了非同尋常的新要求。
湖南省水利廳廳長戴軍勇接受“踐行中央一號文件”中央媒體采訪團采訪時介紹,湖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500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由于湖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水資源自然稟賦并不優越,特別是一些制約水利良性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水利投融資體制不健全,水利管理體制不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水能資源開發不規范,水體污染時有發生,距離人水和諧目標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戴軍勇說,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迅速推進,湖南部分地區的人口與經濟規模達到或超過當地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水資源供需矛盾逐步凸顯,工程性缺水、季節性缺水、水質性缺水現象越來越多。
據了解,中央一號文件年初正式公布后,湖南省第一時間主動與水利部銜接,共同商定將湖南列為全國水利改革試點省,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破除制約水利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解決水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湖南省委在隨后出臺的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全面完成5大改革任務,“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被列為頭號改革任務。
根據《湖南省2011年市州政府績效評估指標》,在700分的總分中,水資源管理和水利建設占了15分,其評估內容和計分方法為: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年度目標或以下的,計5分;每高于年度目標1立方米扣1分,最高扣5分;當年新上工業項目中有國家、省明文禁止的高耗水企業或明文規定應關停應整改的企業未關停未整改的,扣5分。轄區內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年度目標或以上的,計5分;每低于年度目標0.1%扣0.1分,最高扣5分;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未能及時處理或造成重大影響的,扣5分。此外,完成水利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任務的,計5分;未完成的,每少1%扣0.5分,最多扣5分。
此前,湖南就全面實施取水許可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了與相關廳局的水資源管理工作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協調機制,制定了《湖南省用水定額》,基本建成全面控制湘資沅澧四水干流水功能區和重點水域的水資源保護監測網站,開展了岳陽和韶山等7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十一五”期間,湖南全面實現萬元GDP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的目標,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00立方米/萬元下降到了2010年100立方米/萬元以下,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顯著提高。
戴軍勇介紹,為落實以“三條紅線”為核心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湖南率先在長株潭三市實施“三條紅線”控制指標管理模式,形成事權明晰、分工明確、運行有力的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今年3月,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在全省率先成立水資源管理局,標志著湖南省市縣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新化縣、安仁縣、懷化市、華容縣、婁底市等地也已經或即將成立水資源管理局。積極推進試點單位涉水事務一體化管理,岳陽市、湘潭市、長沙市、株洲市先后實行水務一體化。此外,爭取出臺《湘江管理條例》,為推進湘江流域管理提供法制基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