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資本投資一家企業,并非那么簡單,我們至少談了3年時間。”上舜照明(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舜”)銷售總監劉海正在時速300公里的高鐵上飛馳,但他的語速卻顯得不緊不慢。
今年6月8日,上舜獲得了來自風險投資公司的1000萬美元融資,而此時這家公司尚沒有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在國內如潮水般出現的上萬家LED照明生產企業中,能夠獲得風險投資關注并投資的屈指可數,上舜是其中一家。上舜固然在行業中顯得引人矚目,但是,更讓人感到吃驚的是其背后的投資商——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金沙江”)。這家資本“獵手”竟然前前后后投資了8家LED高新技術企業,打通了這個產業的上下游,編織了一張網羅整個產業的大網。
6年投資8家企業
LED照明產業不僅在中國,也在全世界蓬勃發展。2010年,日本市場對LED燈泡的需求是4000萬只,今年這一數字被預估到2億只,一年中增長5倍。
作為銷售總監,劉海不久前被金沙江創投派到上舜協助這家高科技企業運營。“2008年,我們就關注這家公司了,一連考察了3年,去年才決定投資進入。”金沙江看重的是這家公司的技術優勢。
上舜CEO孫建寧介紹:“我們的優勢是在LED驅動和系統集成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目前有四項國際專利。因為光效高,和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產品達到同樣的亮度成本卻更低。”
劉海分析,整個LED照明產業鏈大致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個階段,上游主要是芯片核心技術的生產。目前在上游,世界上競爭激烈,中國尤甚。“世界上LED芯片的生產線大約有1000條,韓國有300條,中國就引進了500條。”中游是芯片的封裝,競爭也相當激烈,而在照明應用的下游,競爭相對小一些。
以上兩個原因是決定金沙江最終將資金投給上舜的重要因素,但是金沙江陸續將資金投向8家LED企業并非偶然,而是希望掌控這一新興產業的整個產業鏈,顯示了一個資本玩家的雄心和欲望。
“我們最早是從晶能光電開始的,簽協議的時間是2006年4月。”金沙江創始人之一伍伸俊表示,開始關注LED產業的時間更早,2004年、2005年就開始研究國內LED產業。看重晶能光電這個項目,是因為它擁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生產技術,這不僅是LED照明產業鏈的最上游,也是國內唯一擁有的LED芯片生產技術,而此前LED照明芯片的生產技術大都掌握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手里,晶能光電有打破壟斷的意義。
“為完善技術,整個晶能光電生產線投下去2億美元。”正是因為投資晶能光電,讓伍伸俊逐漸看到了目前是整合整個LED產業鏈的大好機會,于是一個產業鏈投資的構想逐漸占據了他的大腦。
后來,金沙江又投資了同是上游企業的太時芯光;2008年,金沙江投資了下游企業大連金三維;2009年年底,投資了處于中游封裝領域的企業易美芯光等等,直到最近投資位于產業鏈最下游的上舜。至此,金沙江投資了3家上游企業,1家中游封裝企業,4家下游企業,其中包括照明應用企業和從事散熱技術的企業。
成本優勢
“從1993年開始,我回國已經將近20年了,考察了很多產業,可是我還真沒有看到有一個產業有LED照明產業這樣的機會。”伍伸俊所指的機會不僅是指產業剛剛興起,更是指產業的核心技術能掌握在中國人手里。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產業鏈從頭到尾都可以由自己控制。
國內的企業家們很早就夢想控制一個完整的產業,將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電視機的生產企業如此,手機、汽車的生產企業也是如此,但是他們都做不到。到現在,這些產業的核心技術仍然牢牢控制在發達國家手里。“甚至稀土產業都是如此,我們是世界上的稀土資源大國,但是加工技術卻掌握在外國人手里,我們只能靠賣資源賺小錢。”伍伸俊無限感慨。
在伍伸俊看來,依靠擁有核心技術掌握整個產業鏈的好處就是,能在各個環節互動,形成成本優勢。“中國在制造業成本方面絕對比歐美擁有優勢,而且中國的制造業早已是世界上最強的。”伍伸俊看中的優勢還有迅速增長的市場,“現在照明產業產值是3000億美元,而10年、20年后還可以成長,也許會有上萬億美元的市場。”
按照金沙江的預計,其所投資的8個企業,每個投資都將過億美元,有的甚至達到數億美元。整體上,金沙江面臨的資金需求將是10億美元甚至更多,風險是難以回避的問題。對此,伍伸俊表示,整個構想,風險可以說是“巨大”。“比如最早投資的晶能光電,2006年就開始投資了,之間不斷追加,一共投進去約2億美元,資金沉淀了四五年。”伍伸俊舉例,“但是,高科技企業利潤和風險并存,這家公司現在的產品供不應求,2010年銷售實現了11倍的增長,今年還將增長3倍”。
“做產業鏈整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要遇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其次你要有實力去做這件事。”伍伸俊表示,依靠資本重塑新興產業的產業鏈并不是每一個資本玩家都能做的事,干這件事的企業面對的考驗還有很多。一個是協調能力,因為企業甚至需要你去重整團隊,甚至包括吸引高端技術人員;另一個是融資能力,因為一家企業的資金再強大,也是有限的,還需要在資本市場“施展手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