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政府新聞辦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環保廳副廳長呂文艷通報,2010年,我省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百分率為92.7%,其中武漢的空氣污染指數,一年中有284天為“優良”。
針對這個數據,本報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不少市民反映,由于5000多個工地密集施工,去年武漢的城市灰塵較往年更大,時常遇到揚塵、灰霾天氣,為什么有這樣的反差?如何解釋環境監測數據與老百姓感受之間的差異?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老百姓覺得空氣中灰塵大,主要是空氣中的一些大顆粒物造成的;覺得藍天少,主要是受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粒子(PM2.5)的影響,它是灰霾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空氣能見度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國環境監測部門對這些大顆粒物、細粒子尚未開展監測,只對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PM10)開展監測,因此空氣監測數據與老百姓感受存在一定差異。
目前,我國只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灰霾天氣發生的典型地區選擇了幾個城市進行監測試點。我省環境監測系統受經濟因素制約(一個灰霾監測站儀器設備至少需要500萬元),灰霾監測剛剛起步。
從今年起,環保部在全國選了26個城市開展大顆粒物的監測,武漢是其中之一。武漢等城市今年將開展PM2.5、灰霾天氣的監測,目前正在采購儀器設備。
另據省環保廳昨日通報,去年我省共有武漢、荊門、孝感和恩施4市(州)的環境空氣質量超標,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