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新能源行業前景的看好,各種傳統企業紛紛投資新能源行業或計劃向新能源行業轉型。但新能源建設成本高、風險大、利潤低、成本回收期長的問題無法回避,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在近日于呼和浩特舉辦的2011年首屆長江商學院新能源行業高峰論壇上,各領域專家以“新能源盛宴給傳統企業轉型帶來的機遇”為主題,探討了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傳統企業轉型難、資源統籌利用難等熱點問題。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施鵬飛教授指出,“一方面,企業經濟發展中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傳統化石能源資源正在急劇減少,造成了能源成本的上升,傳統企業迫切需要新的替代能源來滿足現實需要;另一方面,環境壓力突出,中國制定了減排目標,承擔起大國義務,再次把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到了戰略高度,這也鼓勵了傳統企業向新能源行業的轉型。”
然而轉型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傳統企業向新能源行業轉型的過程也是如此。目前,風電的并網運行和風能資源的統籌利用已成為制約我國風電發展的核心問題,這也成為了與會專家們關注的焦點。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目前風能行業整體還存在著風電場建設快于電網配套工程建設等問題,但在政府重視,風電場運行、風電設備性能和電網調度等技術日趨成熟的情況下,類似問題勢必迎刃而解。
其中,增加風電消納途徑、建立風電基地外送通道等是主要的解決方法。而此次論壇的協辦單位匯通能源(12.99,0.43,3.42%)股份有限公司的內蒙古風電一期工程的順利完工也足以表明風能發電美好的前景。匯通能源從選擇進入風電這個新興行業到眼下實現第一個風場并網發電走過了一段曲折而艱辛的道路,退出傳統制造業的艱難抉擇、通過大量的調研確定新的產業方向、并最終尋找到內蒙古地區風力發電這一具有戰略投資價值的產業。企業克服了機械制造與風力發電的行業差距、上海與內蒙古巨大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差異,堅定穩步地推進自身與各方的協調工作,逐步組建起了一支完全本地化的專業團隊,從而成功的實現了新能源跨行業轉型。
“轉型能否成功考驗著企業領導者的判斷力,更考驗著企業的學習能力、調整能力,特別是永不放棄的那種堅持和堅韌。”匯通能源總經理米展成說道。
“十一五”期間,中國風電設備研制能力有了飛躍的發展,風電場裝機容量成功翻番。目前我國的風電設備產能、實際年產量和裝機量,都已經列世界首位。隨后提出的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15%的目標,意味著到2020年風電裝機的預期目標要達到2至2.5億千瓦,平均每年新增裝機1500萬至2000萬千瓦,預計年風電投資在1200億-1600億左右。這對風電產業發展,投資商、制造商及其他相關產業鏈無疑都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和帶動作用,成為促進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的推進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