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王乃彥21日在福州表示,中國除發展核動力技術外,非動力核技術(核輻射效應的運用)發展有著巨大的前景,非動力核技術是核工業里的“輕工業”,做好了不僅造福于民,也能提升中國經濟發展后勁。
王乃彥在當日福建省經貿委舉辦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展望研討會”上作上述表示。他舉例稱,非動力核技術產業化已占美國GDP的3%至4%,非動力核技術的應用在全世界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性產業,而中國在這塊的發展仍有差距。
“核動力與非動力核技術是核民用的兩個輪子。”王乃彥說,核動力技術是能量的利用,主要指核電的建設,目前在中國得到有目共睹的發展,而非動力核技術的應用需要再推動。他介紹,非動力核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如醫療用品的核輻射無菌消毒、核輻射治理工業“三廢”、核輻射育種等。
隨“院士專家服務團”來閩的王乃彥期待有更多當地企業家能投身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的產業化進程,一起把這個產業從小做到大。他說,福建可以在海產品與農產品保鮮、作物育種等方面,建設幾個核輻射效應運用的產業基地,放射醫療方面也可在省內大醫院強化推廣。
中國工程院士樊明武亦充分認同“中國發展非動力核技術有巨大前景”的觀點,他認為中國核電發展的前景依然美好。當天,樊明武圖文并茂地分析介紹福島核電危機可借鑒經驗。他說,沒有核安全,就沒有核電的發展機會。“福島核電危機給中國發展核電上了很好的一課,中國核電建設的設計標準應當充分考慮極端條件下防抗能力”。
樊明武說,核恐懼大可不必,中國發展核電的目標不會改變,但設計及建設標準有必要以更高標準重新梳理與審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