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發生多起環境突發事件。這些事件從側面再一次提醒我們,必須把保障環境安全作為時刻不能松懈的重要工作。
環境安全已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沿襲的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在透支資源環境生產要素,削弱發展成果的同時,還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安全隱患。“十二五”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還將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規模,同時,歷史積累的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也呈現集中凸顯的態勢。總體來看,我國的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加強環境安全防范刻不容緩。
一是必須強化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管理,杜絕污染隱患。要進一步提高環境安全標準,加強日常管理。目前,一些地方的工業園區在審批、環評、規劃等方面都符合相關環境要求,但附近的居民卻依然會有關于環境問題的反映。這一狀況要求我們必須在建設工業園區和引入企業時,進一步執行更加嚴格的環境標準,要求企業的環境行為必須與保障周邊居民環境安全的要求相符合。在標準制定和修改的過程中,注重將企業達標和居民健康有機結合起來。
二是環保部門必須以人為本,提高企業排污監管的透明度。近年來,一些地方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居民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映強烈。公開環境信息是公眾有效參與環保的前提和基礎,進一步加大對重點污染源特別是一些化工企業的監管力度,通過有關媒體公布重點排污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數據,不僅有利于公眾了解企業的排污狀況以及當地的環境質量現狀,也有助于公眾監督企業做好環保工作。
三是相關部門必須加強普及公眾的環境知識教育。哪些現象屬于企業的正常排污,哪些情況屬于非正常排污,有時憑肉眼就不難做出判斷。比如,煙囪排出的白色煙氣,主要是水蒸氣等無色氣體,其煙塵一般是能達到排放要求的;若排出的是黑色煙氣,則說明其除塵系統運行不正常,其煙塵排放是不達標的。
環境安全是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保障環境安全,需要從科學規劃和轉方式、調結構上予以源頭保障,需要從提高標準、強化執法上進行過程監管,還需要營造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和環境監督的良好氛圍。只有有了安全的環境,人們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美麗與和諧的家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