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淡水資源緊張局面,很多國家都在積極“開源節流”,其中將生活污水變成飲用水的技術最受歡迎。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和新加坡采用多重凈化技術日益成熟,它們加工的“可飲用生活污水”更是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
比如,美國東部弗吉尼亞州的170萬居民每天的飲用水中,有5%來自嚴格凈化過的生活污水。美國西南部加利福尼亞州的橙縣是缺水地區,這里約有20%的自來水屬于凈化過的污水。在新加坡,每日供水量的三分之一都是經嚴格處理過的循環污水。
聯合國提供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有將近9億人口缺乏干凈的飲用水。與此同時,人類用水量增幅還在繼續加快。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很多國家面臨日益嚴重的干旱威脅,確保淡水供應成為眾多缺水國家和地區的當務之急,提高廢水利用率成為很多國家爭相研究的新技術。
隨著污水凈水技術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美國城市開始考慮將凈化過的生活污水作為飲用水供給大眾飲用。不過,考慮到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國家和地區遲遲不愿將凈化后的生活污水作為飲用水提供給公眾,而是將其“摻入”地下水和地表水,然后處理成自來水。
統計發現,每個家庭所產生的廢水中,只有10%來自馬桶,其他的為淋浴用水、洗碗用水、洗衣機廢水等等。這些生活污水經過下水道進入廢水處理廠,在過濾掉其中的顆粒和某些細菌后,一部分被排入大海和其他水體,另外一部分則進一步處理成為符合標準的飲用水。
資料顯示,廢水凈化分三步:第一步,讓水從比人頭發絲還細小的空間穿過濾掉細菌。第二步,除掉水中鹽分、病毒和其他藥物成分。第三步,則是用高強度紫外線和過氧化氫殺滅殘存的各類生物組織。如此這樣處理過的水,遠遠比一般商店出售的瓶裝水還要干凈得多。
支持充分利用生活污水的人士稱,再過10年,這些水將直接成為家庭飲用水。現在,新加坡為了推動再生水利用工作,向各類社區活動提供了1900萬瓶處理過的廢水作飲料。預計到2060年,新加坡將用處理過的生活污水來滿足全國一半兒左右的用水需求。
在南部鄰居美國積極利用生活污水的同時,淡水資源豐富的加拿大人則在是否應為自來水添加氟而爭論不休。原來,為保護加拿大居民牙齒健康,當地政府在處理過的自來水中添加了微量氟元素。現在,科學研究發現,這些添加劑可能對人體健康,特別是大腦造成損傷。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加拿大城市停止在自來水中添加氟。不過,包括多倫多在內的眾多大城市政府依然堅持認為,這些氟對人體損害“極小”,完全能被健康牙齒帶來的好處所抵消。不過,很多加拿大人表示,堅持給孩子們購買瓶裝水喝是民眾對此事的直接回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