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低碳網訊 國家發改委昨日在京就“十二五”規劃綱要情況答記者問,發改委主任張平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為了完成“十一五”制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是拉閘限電,這不是發改委的初衷,這樣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妥當的。張平說,“我也如實地向社會、向記者朋友做出檢討,因為在這些方面,關于能源消耗強度的下降、污染物減排,我們是第一次在‘十一五’的規劃中作為約束性的指標,所以我們還缺乏經驗。”
張平指出,發改委作為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主管部門,工作上確實還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在工作的指導上也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對于拉閘限電,在發現以后,也及時地做出了安排,制止這樣的情況。
他表示,這樣的一些做法在一些地方的發生,恰恰說明了全社會對于節能減排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也表明了中國政府的決心。這對于全世界來說也是一個宣誓,中國作出了這樣的承諾,就一定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當然,工作中我們一定不能再發生類似的失誤。”
以下是發言實錄:
[張平]:總之,在“十二五”規劃,特別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這項工作中,我們要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地加以落實。當然還包括我們要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增加這方面的投入,這都是一些必須采取的措施,或者是題中之義。經過艱苦的努力,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實現“十二五”確定的目標,而且也能夠避免拉閘限電這樣的現象。我們的目標是給人民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謝謝。
[張平]:如何實現“十二五”的目標呢?我想首先要轉變發展的理念,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真正地把思想、觀念、思路、辦法轉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不能再走過去粗放型發展的老路,要使得我們從上到下各個方面都把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
[張平]: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完成的目標。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說到,為了完成“十一五”的目標,有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是拉閘限電,這不是我們的初衷,這樣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妥當的,但是,我也如實地向社會、向記者朋友做出檢討,因為在這些方面,關于能源消耗強度的下降、污染物減排,我們是第一次在“十一五”的規劃中作為約束性的指標,所以我們還缺乏經驗。發改委作為具體負責這項工作的主管部門,我們工作上確實還有很多失誤的地方,在工作的指導上也有一些不妥當的地方。對于拉閘限電,我們發現以后,也及時地做出了安排,制止這樣的情況。這樣的一些做法在一些地方的發生,恰恰說明了什么呢?就是全社會對于節能減排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也表明了中國政府的決心,我想這對于全世界來說也是一個宣誓,中國作出了這樣的承諾,就一定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當然,工作中我們一定不能再發生類似的失誤。
[張平]:大家都知道,在2009年的聯合國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向世界作出承諾,我們到2020年能源消耗的強度要下降40%—45%,或者說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要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比重要提高到15%左右,而且還要增加森林碳匯。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溫家寶總理進一步作出了承諾。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在“十二五”仍然要對能源消耗的強度,溫室氣體排放的強度,以及主要污染物總量的排放,要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因此,作為約束性的指標,我們就提出到2015年能源消耗的強度比2010年要下降16%,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要下降17%。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要下降8%—10%。其中“十一五”已經列入到指標里面的化學需氧量,我們平常所說的COD,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要下降8%,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又增加了兩個,一個是氨氮總量要下降10%,另一個是氮氧化物總量也要下降10%。
[張平]: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節能減排是建設“兩型”社會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一個重要的抓手。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當然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有效手段。正因為它的重要意義,所以在“十一五”的規劃中,把單位GDP能源消耗以及主要污染物總量的排放,這兩個方面的指標列進了“十一五”的規劃,而且是作為約束型的指標來對待的。應該說經過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目標基本上實現。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在發展的進程中,資源環境的約束仍然很強。所以,我們在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還要繼續地做出艱苦的努力,這既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們向世界作出的承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