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有了明確的數字目標,是從“十一五”開始的。如果說“十一五”是第一張考卷,這張考卷我們已經提前交卷,成績合格。
但是,在去年年末,為了完成節能減排指標,一些地方出現了靠行政手段“拉閘限電”、數字造假等令人擔憂的現象。
環保部日前公布的減排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10%,而COD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5%。工信部提出的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期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期降低16%。 現在,第二張考卷接踵而來,相比第一張考卷,其難度更大,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社會各界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張考卷雖然合格,卻非完美。因此,對“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經驗教訓進行簡要回顧和總結,很有必要。
2010多事之秋
“十一五”的目標,是到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
盡管提出目標時大張旗鼓,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但是,作為“十一五”的開局之年,2006年并沒有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年度目標。開局不利加大了后四年的難度。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公開信息顯示,僅有北京和天津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
這注定了2010年的秋天成為一個多事之秋。
有關各地靠行政手段“拉閘限電”、數字造假以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新聞,成為2010年秋天各路媒體調查報道的重點。
從2010年9月開始,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開始對鋼企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或提高供電價格。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平縣搞的全民“無差別限電”,搞成了“大運動”,搞得民怨沸騰。
無獨有偶,在地方政府強行“拉閘限電”的時候,數字上的問題也被媒體發現了。
2010年8月8日,工信部向社會公告了2087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2087家企業,當然是一個大手筆,從北京到各地,媒體聞風而動,按圖索驥,希望追蹤報道一些節能減排的典型事跡。結果,事與愿違。
山西洪洞縣馬二水泥粉磨站,2010年前就已拆除,2010年8月工信部公布名單的時候,這個粉磨站僅剩幾間房子,并養上豬。這樣一家企業,竟然出現在2087家企業名單中。
媒體記者在山東淄博實地走訪發現,10家落后產能企業中,2010年前已停產的至少占4家,落后產能置換1家。而在更廣范圍內,電話撥不通或空號、企業早就關停甚至轉產、企業實際產能小于工信部名單所列產能、眾多被淘汰企業不知國家有專項財政補貼等“怪現狀”頗多。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據了解內情的人介紹,是因為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是“拆除”而非“停產”。換言之,即便落后產能企業已停產,但只要生產設備此前未被拆除,就存在“復產”可能,且此前未被列入淘汰名單、并在2010年底前拆除,該落后產能就符合2010年淘汰條件。
也就是說,山西洪洞縣的那個粉磨站,盡管只剩下養豬的功能,只要房子不被拆除,就不算被淘汰,就可以進入工信部的名單向全國公示。
這樣的做法,算不算弄虛作假?
2010年年底,有關部門先后宣布“十一五”規劃中規定的節能減排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但是,前有2006年開局不利,后有2010年的多事之秋,所謂的“提前完成”,其公信力,多多少少已經打了折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