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日本和阿爾及利亞大學的科學家正在攜手進行“撒哈拉沙漠太陽能孵化項目”,他們希望有效利用撒哈拉沙漠豐富的太陽光和沙子,于2050年之前建立起足夠多的太陽能發電站,為人類提供50%的能源。
科學家的設想如下:剛開始在撒哈拉沙漠建立少量硅制造工廠,將沙漠中的沙子變成制造太陽能電池板所需要的高質量硅。一旦這些太陽能電池板開始運作,它們生產的部分能源就可以用于建造更多的硅廠,每個硅廠都能制造出更多的太陽能電池板并且生產更多的能源,然后再用于制造更多的硅廠,如此循環往復。
日本東京大學的鯉沼英臣是該項目日方的領導人,他承認,以前還未曾有人嘗試過使用撒哈拉或其他沙漠的粗沙來制造硅電池板,但他表示,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選擇。他認為,從數量、質量和化學方法的角度來說,撒哈拉沙漠的沙子都可以被用來制造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硅。
日本和阿爾及利亞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并非唯一一個想要將撒哈拉沙漠變成太陽能發電站的團隊,去年成立的以從沙漠獲取綠色能源為宗旨的“沙科基金會”也希望在該地區生產太陽能。
相比較而言,沙科的目標更為保守,它希望到2050年為歐洲提供15%的能源,而且,沙科也不打算使用撒哈拉沙漠的沙子來制造太陽能電池板。沙科稱這個新的孵化項目“為遏制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鯉沼英臣團隊希望使用“高溫超導體”將生產出的能源作為直流電(直流電比傳統交流電更有效)分發到各地。盡管是高溫超導體,但其工作溫度為零下240攝氏度,因此,長長的輸電線需要高質量的冷卻系統。
沙科基金會發言人表示,不需要高溫超導體,高電壓直流電傳輸線也能讓沙漠中生產的清潔能源經過漫長的跋涉源源不斷地前往各消費中心。他表示,目前全球有幾十個項目已經使用了該技術,其電力傳輸損失非常低,每1000公里大約損失3%;也不必使用冷卻系統,因此,能源傳輸成本很低。
鯉沼英臣卻不這樣認為,他表示,將撒哈拉的發電站同一個特殊的超冷高壓直流電網(主要用于將電流傳輸500公里或更遠距離)連接在一起或許會更有潛力。即使需要液態氮來冷卻電網線,該系統仍然具有很高的成本競爭優勢。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