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但由于突發環境事件數量居高不下,安全生產事故和交通事故以及自然災害引發次生環境事件明顯增多,重金屬污染仍保持高發態勢,致使環境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這是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此間舉行的全國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表示的。
張力軍說,近三年來,突發環境事件總量居高不下,一些突發環境事件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處置難度大,這給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2010年1-11月,環境保護部共接報并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149起,其中重大環境事件4起,較大環境事件39起。這些環境突發事件涉及27個省區市,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南、西北等地區。比如,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陸上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引發海洋污染事件等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難度大、耗時長、費用高。
張力軍認為,安全生產事故和交通事故是次生環境事件的主要原因。今年以來,由安全生產事故和交通事故引發的次生災害事件有91起,占總數的61.1%。4起重大突發環境事件中,中石油公司鄭長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線柴油泄漏事件、福建紫金礦業集團金山金銅礦銅礦濕法廠“7·3”泄漏污染事件和吉林省集安市溝河飲用水源附近柴油泄漏事件均為安全生產事故和交通事故引發的。
張力軍介紹,自然災害次生突發環境事件明顯增多。今年以來,自然災害頻發、環境風險隱患突出的企業特別是設防能力不足的尾礦庫企業和化工企業在大災中成為威脅環境安全的“不定時炸彈”。今年1-11月,自然災害導致及次生的突發環境事件達17起,與企業排污所引起的突發環境事件數量持平。
據了解,重金屬污染事件仍保持高發態勢,也給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帶來不小挑戰。2010年相繼發生了江蘇大豐、四川隆昌、湖南嘉禾、甘肅瓜州、湖北崇陽、安徽懷寧等9起血鉛事件,這表明目前鉛冶煉企業造成的污染仍然很嚴重。同時其他金屬污染事件也時有發生。韶關冶煉廠從澳大利亞進口高含鉈量礦石,在生產過程中近300公斤的鉈排入北江,造成嚴重水污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