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百姓用得起“綠色電力”
財政部等四部門近日在北京召開專題會議,對金太陽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進行動員部署,并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3個園區列為首批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這意味著,國內光伏發電產業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光伏發電有望實現“平價”上網,讓工商企業和老百姓用得起“綠色電力”。
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條件已經具備
我國光伏發電產業具有發展優勢。從資源條件看,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屬于二類以上資源豐富區,在西部地區年滿發電在1500小時左右,在東部地區年滿發電小時數可達1200小時,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好的國家之一。從應用潛力看,我國現有可利用建筑面積90億平方米,如利用10%就可以裝機9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350億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47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5億噸。此外,在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還有大量戈壁和荒漠,裝機潛力巨大。從產業基礎看,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從硅材料提純、電池制備到組件生產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整體技術水平較高。2009年光伏電池產量達到400萬千瓦,占全球的40%,居世界首位,預計2012年總產能將突破1000萬千瓦,完全可以滿足國內規模化應用。從發電成本看,在光資源豐富地區已經下降到每度1元左右,具備了啟動國內市場的良好條件。
全球光伏發電產業規模化應用,對我國加快國內規模化應用起到拉動示范效應。光伏發電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綜合效益好,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據預測,光伏發電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為0.3噸標準煤左右,遠低于其他工業行業,屬于高附加值行業;并且產業鏈長,對就業帶動作用較大。國際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競相實施“綠色新政”,加大對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的投入。在各國大力推動下,光伏發電技術日漸成熟,規模效益不斷顯現,成本持續下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正逐步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2009年,全球光伏發電安裝量達到7300兆瓦,同比增長33%,是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全球光伏發電產業正邁入規模化應用的新階段。
“這充分說明我國采取綜合性政策措施加快國內規模化應用的決策是正確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指出,要緊緊抓住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戰略機遇,下決心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形成國際國內協同拉動的格局,繼續保持和擴大我國光伏發電產業在國際領域的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說,目前我國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速,技術水平穩步提高,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市場潛力不斷釋放,政策措施日趨完善,已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條件。
政策力挺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
近年來,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和電網企業,從發展規劃、投資補助、稅收政策、電價分攤、科技研發、電網接入等方面,初步構建了一整套支持光伏發電應用的政策體系。通過綜合采取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加快推進國內光伏發電產業規模化應用。
財政補貼是啟動光伏發電市場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09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啟動金太陽示范工程和“太陽能屋頂計劃”,中央財政對關鍵設備按中標協議價格給予50%補貼,其他費用按不同項目類型分別按4元/瓦和6元/瓦給予定額補貼。同時,中央財政還采取集中招標方式選擇關鍵設備供應商,通過招標使光伏發電系統每瓦投資從23元下降到18元左右,降幅近20%。示范項目得到財政補貼后,每瓦投資僅在8元左右,按年滿發電1100小時測算,項目用電價格在0.8元/千瓦時左右,與工商企業用電價格基本持平。在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中,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還把擴大光伏發電應用和惠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在電網覆蓋不到的邊遠無電地區,支持建設一批獨立運行的光伏電站和用戶系統,解決無電人口的基本生活用電問題。今年選擇青海祁連縣、新疆且末縣、西藏班戈縣等進行試點,示范應用規模為10兆瓦,中央財政投資補貼比例超過7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