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浙江杭州潮鳴小區的賈女士一家,最近搬入了節能住宅試點小區。新家的墻體材料采用了一種免蒸加氣塊的新型磚塊,使得夏季室內溫度比普通建筑要低2攝氏度左右,冬季則要高出4攝氏度以上。
自1986年建設部批準發布第一項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之后,國家對新建建筑的節能標準由30%提高到50%,目前部分城市開始實施65%的標準,節能建筑在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中國節能的新看點。
規模
占城鎮既有建筑總量16.1%
目前,全國城鎮已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28.5億平方米,占城鎮既有建筑總量的16.1%。
這種被稱為“節能建筑”的房屋,與普通建筑相比,能夠最大程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
奧運村微耗能建筑整體設計利用了太陽能光電光熱、自然通風等20多項先進技術,大大降低了能耗。采暖指標僅為北京市規定的采暖指標的1/4,利用可再生能源貢獻率為65.7%,實現節能83%。
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快節能建筑的推廣和發展。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鎮的“未來之家”,是中國與美國、英國等國家合作建設多套節能樣板房科技示范項目園地,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節能建筑材料與技術。天津、大連、青島、銀川、唐山等地率先開展了一批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到目前為止,已有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博中心在內的兩批來自上海、深圳、無錫等城市的10個建筑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
前景
2020年節電達3500億千瓦時
“以前老房子每年冬天取暖就要用掉三四噸煤,住進新房后,用上了太陽能、地暖等節能技術,冬天省煤,夏天省電。基本不需要煤,只是在連續陰雨雪天的時候,需要用煤來輔助供暖,一冬天最多用一噸煤。”北京平谷區掛甲峪村搬進新房的一位村民說。以一噸煤600元計算,農民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節能建筑帶來的甜頭。
“我國每年大約20億平方米的建筑總量,接近全球年建筑總量的一半。新建以及原有440億平方米存量建筑是否節能,不僅關系到能否緩解我國能源供求的緊張狀況,而且還關系到全球的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說。建筑耗能占全國能耗的25%左右,僅次于工業能耗(69%),是交通能耗(7%)的近4倍,節能需求迫切。
我國建筑節能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教授表示:“如果采用科學、全面的節能措施,可以使我國到2020年,在總建筑面積增加150億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北方建筑采暖能耗不增加,全國建筑能耗僅增加電力2300億千瓦時/年,相對于不采取節能措施,每年可節約2.6億噸標煤;節約建筑用電3500億千瓦時,相當于4個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