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中國節能環保業將保持40%以上的復合增長。根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給出的預測數據,2012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2.8萬億元。另外一些推測數據顯示,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5萬億元,相當于同期GDP的10%左右。
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市場層面,節能環保已是大勢所趨。
但是,在樂觀地估計數據背后,我國節能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究竟如何?未來還面臨哪些問題?如何更好地促進節能市場的發展?帶著這些問題,《科學時報》記者采訪了國際節能環保協會(IEEPA)中國首席執行官李軍洋。
《科學時報》:節能環保在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位列第一大重點發展方向,節能環保業對我國具有怎樣的戰略地位?我國還有多大的節能空間?
李軍洋:我認為,節能環保產業是21世紀中國最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能源消費量必然持續增加。解決中國的能耗需求主要依靠三個渠道:一是自身的儲備開采以及進口或海外合作開發;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另外就是節能,包括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從國家制定的目標和實際的情況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發展和運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近5~10年內,能為國家能源消費分擔的比例還有限,從市場投資的角度而言,屬于中長期投資。
而中國節能空間卻具有較大潛力,中國的總體能源利用效率為33%左右,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節能產業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從政策角度分析看,中國政府已經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其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節能降耗,根據專家估算,節能在整個45%的完成目標里將貢獻80%甚至85%以上,到了2020年估計會上升到90%的貢獻率。
《科學時報》: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是哪些?
李軍洋:目前,中國的節能產業已經形成了四個主要領域,即工業節能、建筑節能、交通節能、生活節能或居民節能。
其中,工業節能被看成是投資潛力最大的領域,因為能耗的70%集中在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及煉焦、化工、電力等工業領域。
建筑節能被視為熱度最高的領域,在我國,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27%以上,而且還在以每年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
建設部統計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國新建建筑已經基本實現按節能標準設計,比例高達95.7%,而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僅為53.8%。建筑節能改造和技術更新就有很大的空間。
在交通節能領域,汽車能源的多元化和汽車動力的電氣化代表了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的技術變革與轉型趨勢。
生活節能或居民節能主要還是以家庭生活為節能中心,涉及到家用電器的節能和日常生活的節能應用范疇,也具有豐富的“淘金”空間。
節能環保產業包括節能、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品和服務等,其產業鏈延伸性強、涉及面廣。隨著產業升級的需求、節能基礎工作的鋪墊、節能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國家2020年減排目標的倒逼機制建立,未來的5年,將是中國節能產業市場的加速發展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