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生存環境的污染源
一粒紐扣電池如處理不當能污染60萬升水,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臺電腦含有700多種化學材料,其中一半以上含劇毒;一臺顯示器平均含鉛量達1公斤,鉛污染可破壞人的腎臟、神經和血液系統……
小到廢舊手機、mp3、電源開關,大到淘汰的空調、電視機、冰箱,隨著電器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電子垃圾的數量急速增加。連日來,記者調查走訪省城電子垃圾回收市場,發現走街串巷的收廢品小販充當著回收“主力”,就地拆解的“粗放”方式可能帶來的隱患令人堪憂。
老百姓的困擾
“賣不了多少錢,給人沒人要,扔了還可惜。”這是大多數市民對于處置廢舊電子產品的困惑。前不久,家住匯豐苑小區的小龐準備搬家,整理屋子時翻出一堆大大小小的廢舊電子產品,其中光舊手機就有3部,還有閑置多年的傳呼機、mp3、電子詞典、計算器等等,整整裝滿一大袋子。電子產品頻繁更新換代,如今雖然大部分還能使用,但明顯早已過時,怎樣處理這些小玩意讓小龐犯了愁。“手機能賣個三五十塊錢,mp3、傳呼機這些東西白給都沒人要。”困惑之下,小龐只好把它們暫時帶到新家,繼續束之高閣。
遇到類似困惑的不止小龐一人。家住興華南小區的李先生家中的冰箱壞了,他打算便宜賣給收廢品的小販再買臺新冰箱。沒想到小販上門一看冰箱是壞的,表示自己轉手也賣不出去,扭頭就要走。這么大件物品總不能放在家里當擺設,李先生喊住小販好說歹說,最后“倒貼”小販20元錢“運費”,才把冰箱“處理”掉。
據了解,省城太原每年生產和交易各種廢舊物資約120萬噸,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遞增,全市每年報廢的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約有20萬臺,其他小的電子產品則無以計數。
志愿者的尷尬
“如果將這些電子垃圾隨意丟棄或掩埋,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屬滲入地下,會嚴重污染地下水;如果進行簡單的焚燒,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污染空氣。”在金剛堰路市環保志愿者協會辦公室,說起電子垃圾的危害,會長張強愁眉不展。據介紹,廢舊家用電器中含有7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一半對人體有害,比如電視和電腦中的陰極射線管含有大量的鉛,電池、開關、手機都含有汞,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也是有毒物質。
早在1999年,張強便從書本中了解到電子垃圾的危害,他意識到這個問題只能愈發嚴重,便行動起來想引起人們的關注。工作之余,張強花600元錢做了一只不銹鋼電子垃圾回收箱,掛在單位門口“試水”。看著锃亮的回收箱,張強滿懷希望,打算回收效果好的話再推廣。可還沒出一個月,掛在墻上的箱子都不見了。
張強感嘆,近些年市民的環保意識有所提高,但對電子垃圾的認識還遠遠不夠。2008年6月28日,環保志愿者協會在陽光數碼港設立了全省首家電子垃圾回收點,希望能統一回收電子垃圾,再送到北京、天津等地做無害化處理。同年7月,環保志愿者協會還向市民發放了600份《電子垃圾回收意識調查問卷》,對“損壞或不使用的電子元件如何處理”這一問題,八成市民回答是扔掉或賣給小販,僅有兩成市民表示會送到有回收資質的部門。自然,設在陽光數碼港的回收點十分冷落,志愿者們只好主動出擊,游走在各大數碼產品賣場,上門回收廢舊電子產品及組件。然而,絕大多數商家關心的是“多少錢收”,得知是志愿者在開展公益環保活動,大多數商家都沒了興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