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源稟賦上看,大連具有能源匱乏的區域特點,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一次能源幾乎全部依賴外地調入。而東北地區最大的能源項目——紅沿河核電站落戶大連,大連重工·起重集團兆瓦級風電設備研制中心聲名鵲起,預示著大連將在短期內由能源依賴型城市變身為能源供應型城市。太陽能光伏發電是綠色能源應用的重要分支,目前全世界大約60%的太陽能電池用于并網發電系統,其主要應用形式是光伏與建筑系統相結合。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成為本世紀最受關注、最具成長性的新興產業之一。
BIPV是將太陽能發電方陣安裝在建筑的維護結構外表面來提供電力,主要包括光電采光頂、光電屋頂、光電幕墻、光電遮陽板等8種。其突出優點一是就地發電,不需另建電站,不需遠程輸送,無污染可再生;二是有效利用屋頂和墻面等建筑圍護結構接收太陽能,無需占用土地等其他資源;三是降低光反射率,減少光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BIPV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當數德國和日本。2008年,德國太陽能企業數量超過萬家,并占據了全球太陽能光伏組件安裝和制造市場的46%。至2005年,日本已有50萬戶安裝了太陽能屋頂系統,現在正向著為全國30%的屋頂配備太陽能設備的目標邁進。
在三大可再生能源技術中,相對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在我國最具發展潛力,其中光伏發電發展無可限量。去年,財政部、建設部、科技部、能源局等多部門相繼推出“金太陽工程”、“太陽能屋頂”、“光伏產業示范基地”等計劃,表明光伏應用時代已經來臨。目前,在并網電價尚不明晰的情況下,許多企業自籌資金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并網光伏工程,如林洋新能源承建的上海崇明島1MWp屋頂電站,保定英利自建的1.5MWp五星級飯店建筑并網光伏電站,無錫尚德的1.2MWp機場辦公樓電站,深圳新天地建立的龍港區政府文化園1.2MWp并網光伏建筑電站,上海世博會部分場館的并網光伏系統及京滬高鐵虹橋站光伏項目等。
大連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及發展中的問題
大連建筑光伏一體化的應用走在全國前列:去年大連市申報的總裝機容量為6MW的3個太陽能用戶側并網發電示范工程已獲國家批準:中科院大連旅順科技創新園2.5MW、花園口經濟區2.5MW和旅順農副產品物流基地1MW光伏發電項目;大連理工大學爭取到100千瓦國家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工程,也在積極建設中;瑞安集團在大連天地軟件園的建設中也將規劃實施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工程。今年,大連皿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我市首條年設計生產能力為25兆瓦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全自動示范生產線。大連森谷新能源電力技術公司也已建成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線。太陽能光伏產業相關的產品開發與配套等,我市企業均有涉足。
大連已具有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但目前仍存在著資金與市場等因素形成的發展瓶頸。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上述問題的解決理應依賴于“無形之手”的自然選擇。但從德、日等國已有經驗看,BIPV產品的生產與應用都源于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推動。由于可再生能源開發時間短、科技需求高、投資風險大、能量密度低、資源分散以及人們消費意識不足等,在目前市場條件下競爭力相對較弱,不能通過完全市場競爭的方式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需要通過政府支持、財政政策引導來糾正其市場失靈。
●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無錫市政府為留住持有十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的施正榮,協調國企為其公司解決了75%的注冊資金,并為其提供貸款擔保。我市一些企業掌握著多項相關的技術產權,也投資建設了示范生產線。但由于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合理的利潤空間無法得到保障,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和出臺籌資機制,幫助高科技企業突破發展之初的資金瓶頸。
●解決發展活力問題。無錫為提高尚德公司的創新能力,除市政府給予尚德公司科技項目扶持外,高新區還幫助其爭取各級科技項目資金支持。目前國內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三個光伏電站中,上海市崇明島、內蒙古鄂爾多斯項目在2008年通過審批,當時上網電價均為4元/度;甘肅敦煌項目上網電價則為1.09元/度,以技術創新帶動成本降低的趨勢非常明顯。加大創新投入、提高創新能力既是科技型企業的生存之道,也是光伏市場的普及之道。
●解決發展爆發力問題。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潛力巨大并具有戰略意義,但目前整體尚處于幼稚期,需在政府的支持下獲得外部資源,為爆發式發展儲備能量。去年,我市成功申報了若干國家太陽能用戶側并網發電示范工程,但由于并網電價保障性收購制度等諸多政策尚未明晰,一些項目處于停滯狀態。如不盡快改變這一狀態,極可能坐失培育發展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的難得機遇。
●解決留住創新型人才的問題。我市多個科技孵化器中的高科技項目及項目帶頭人在完成中試、達到一定規模后,卻選擇了“孔雀東南飛”,投資光伏產業的創業者中也不乏其人。創新型人才及創建的企業是技術創新決策的主體、研發投入的主體、研發活動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獲取創新效益和承擔創新風險的主體。如果未能為其技術創新提供舞臺、為企業創新提供動力,為創新活動提供融資和服務支持、為創新成果提供出口、為創新失敗提供分散風險的途徑,那么就無法真正長久地留住人才。
加快大連建筑光伏一體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結合我市“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規劃以及BIPV產業的發展基礎,統籌編制我市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的發展規劃及配套建設規劃,并出臺系列專項扶持政策(包括專項扶持資金、土地優惠政策、信貸稅收優惠政策、行政事業性收費優惠等),切實解決光伏企業發展初期的實際困難。通過科學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目標、區域布局、產業規模等重大部署;優化產業鏈條,爭取在5年內使我市企業在國內BIPV應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2.完善資金保障體系。建立以財政投入為導向、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拓寬渠道、擴大投入總量,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的規?;l展及技術研發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相關職能部門應幫助企業充分整合利用國家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實施的優惠政策,爭取利用省市出臺的各類科技項目扶持資金、創新項目資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增強財政資金對科技型企業及能源、新產品的支持和引導作用。重視政企銀互動平臺建設,政府應該在企業、銀行、風投機構之間有所作為,解決好敢不敢投資、去哪籌資及向哪投資的問題,切實提高資金供給對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強度。
3.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樹立以人才集聚帶動高新產業集聚,將創新資源轉化為城市轉型資本的發展理念,創建有利于擁有自主創新成果、熟悉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善于運作科技資源的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和經營環境。從政策舉措、體制機制、載體配套、人居環境、公共平臺等多方面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的領軍人才和企業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培養和鍛煉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使本地產業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光伏建筑一體化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走出一條把各類創新資源轉化為我市發展綠色經濟的轉型資本,以科技創新型人才帶動企業發展、進而形成新興產業的發展之路。
4.擴大市場應用規模。
光伏建筑一體化產業的發展,重要的是通過培育市場,形成市場需求規模。一是應由政府協調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盡快實施已完成申報的國家級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的裝機應用;二是應在市內選擇劃定一個區域建設國家級智能電網示范區,區內以太陽能屋頂和幕墻為切入點,改造原有電網,進行電力雙向自動調配的試運行;三是將光伏建筑一體化產品應用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拿出專項經費,啟動“鄉村陽光計劃”,以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應用為核心,充分體現節能、綠色、環保的建設理念,實現“人-自然-民居”的和諧共生;四是優先支持學校、醫院、政府機關、機場、火車站等公共建筑應用光電技術與產品,以市場規模的擴大帶動生產成本的降低。
5.積極支持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并網使用。
目前,對以光伏建筑一體化為代表的新能源的并網使用,國家只有相應的政策框架法,法律雖確立了新能源總量目標制度、新能源并網發電審批和保障性收購制度、新能源專項資金和稅收、信貸等一些重大的法律制度,但并未涉及目標總量、并網發電、電價等各種具體問題和實施細則,而這些問題則需要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嘗試解決。我市應抓緊制定和完善與國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法規政策,盡早形成光伏發電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并網配額制度,在確定使用新能源的行政許可辦法,電力價格管理及費用分攤辦法,制定和完善技術和產品標準、電力并網技術標準等方面做出嘗試。政府職能部門應協助建設者搞好光伏系統設計方案,協助企業組織搞好光電建筑的施工管理和質量驗收。各類行業組織應及時了解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向政府管理部門建言獻策,使政策更加完善和及時。各類媒體應承擔起橋梁紐帶作用,積極配合各級政府部門,承擔起向社會和企業宣傳政策的責任,以帶動社會認知度的提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