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太陽能加入“家電下鄉”大軍以來,太陽能迅速走進千家萬戶,“住”到農家小院的房頂上,并逐漸成為農民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成為助推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新農村改造是“陽光下鄉”新契機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節能不容忽視,這也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標準。
我國城鄉建筑99%都是高耗能建筑,對能源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工業用電量直線上升,使能源供不應求,甚至使許多地區不得不拉閘限電,所以,解決建筑節能已經迫在眉睫。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家庭占我國家庭總量的67.6%,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應當把農村建筑節能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每臺太陽能熱水器每年吸收熱量供應的生活熱水,相當于214公斤標準煤、163立方米天然氣、1748度電產生的熱量,這樣可給消費者節約近千元的開支,一臺普通力諾瑞特太陽能熱水器的使用壽命是15年,就可節約費用近15000元。據調查,中國農村有2.1億個家庭,如果太陽能熱水器能在新農村普及,那么每年僅農村地區為國家節省的能源就非常可觀。
坐落在濟南經十路邊的唐冶新城,是新農村建設的經典工程之一。該項目在立項之初就明確表示,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建筑節能,采用最先進最成熟的節能技術,熱水系統采用力諾瑞特太陽能熱水器,小區內道路照明全部采用力諾太陽能光伏照明。工程施工設計初期,便與唐冶新城進行整體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設計,從屋面工程設計、太陽能給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設計、建筑防雷設計、結構載荷、色彩比對、后期維護等幾個方面進行統一設計。該項目完工兩年來,8992臺力諾瑞特太陽能熱水器每年為社會節省3000噸標準煤,減少6780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按照使用壽命15年來計算,能為社會節約4.5萬噸標準煤,減少1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為我市節能減排工作作出貢獻。
中溫技術打造新農村建設全新動力
如今,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專項科研組已研發出中高溫太陽能真空集熱管與集熱器。其中,中高溫真空集熱管已申請十余項發明設計專利,集熱器則運用中溫管、特制金屬U型管、高聚光比CPC反射器等中高溫關鍵設備,將太陽能集熱器工作溫度提升至150攝氏度,突破了2010年歐洲太陽能會議上歐洲專家所說的全玻璃真空太陽集熱管集熱器120攝氏度的熱利用極限。僅此項中高溫技術,就實現了熱水、供暖、制冷、供電等全方位需求,為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和太陽能在農村的廣泛應用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力諾瑞特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農村,太陽能中高溫技術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日常飲水、蒸汽、采暖、空調、發電、紡織、印染、造紙、橡膠、海水淡化、畜牧養殖、食品加工等各種需要熱水和熱蒸汽的生產和生活領域,可有效解決廣大農村的新能源開發利用問題,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省了能源,可以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將開啟太陽能下鄉新時代。
在塑料大棚蔬菜種植中,在大棚外南側安裝太陽能,把太陽能熱水引入埋在大棚內土壤中的管道,再回到水箱形成一個閉環系統,為土壤增溫,確保農作物增產增收,也可以采用太陽能溫室,提高塑料大棚內或玻璃房室溫來滿足植物生長對溫度的要求,從而很好地解決普通大棚被動性采熱造成溫度難以控制的問題。
在傳統水產養殖中,一些熱帶經濟水產及其他一些特種水產品等對水溫及環境溫度的要求較高,養殖戶只能采取煤油鍋爐將水溫加熱或提高環境溫度,因此消耗大量常規能源,造成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隨著燃料價格的上漲,水產養殖戶面臨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問題。用太陽能來養殖不僅可以解決傳統養殖過程中的燃料消耗問題,還能縮短生長期,對提高繁殖率、降低死亡率都有明顯效果。
隨著太陽能采暖和制冷技術的日益成熟,在新農村改造時,可適當利用多功能建筑構件提高房子的保溫性能,再利用太陽能熱水循環采暖和太陽能熱轉換制冷,既不影響建筑的美觀又可節省煤等能源,又可解決農居的生活熱水、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問題,一舉三得。同時,可減少大量常規能源造成的污染,徹底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環境。(本報記者王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