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邁向“低碳經濟”的道路并不平坦,加州“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全美第一個確定減排目標的州法律——已經被美國幾大石油公司盯上,可能遭無限期暫停。
一部環境法的背后是一場經濟利益之爭,是美國傳統和新興工業之間的較量。
新老陣營的對抗
在美國,雖然應對氣候變化的全國性立法未獲國會通過,但在代表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州政府于2006年就已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AB32號法案”,即“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該法案規定加州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1990年的水平。
然而,在今年美國中期選舉即將到來之際,在加州設有大型煉油廠的美國石油公司巨頭組成聯盟,向加州政府提出“23號提案”(即在所有上交的提案中編號為23),要求暫停執行“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直到加州失業率從現在的12%下降至5.5%。該提案將在11月的州政府中期選舉上由全州選民決定是否執行。
與此同時,硅谷的科技公司、環保機構、金融機構和希望在加州邁向低碳經濟過程中完成戰略轉型的老牌公司也組成聯盟,反對“23號提案”,該聯盟還援引中國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中取得的成績,提醒選民謹慎投票,以免加州錯失新產業的發展機遇。
美國環保基金會西海岸政策主任維德·克勞夫(Wade Crowfoot)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在過去的4年里為加州引資90億美元,加州獲得的在清潔技術領域的投資占全美的60%以上。”
專注于綠色科技行業的風險投資家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于近日在谷歌公司總部舉行的聲討“23號提案”的研討會上提醒,一旦失去“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所提供的政策保障,投資者可能會轉投其他地區,比如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
常駐硅谷的科技評論家安德魯·倫納德(Andrew Leonard)指出,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吸引了110億美元的投資,這比美國和歐盟的總和還要多。“大量的資金涌入中國不是巧合,而是中國新政策的直接結果,這其中包括中國于2009年修改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倫納德說。
競打“就業牌”
“23號提案”的支持陣營稱,由于“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對企業提出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增加了企業在能源上的花費,特別是對于那些在經濟危機中勉強度日的中小企業,更是難以負擔,暫停該法案可以促進加州經濟恢復及減少失業。
反對者則提出相反論據,他們表示,加州在2006年通過全美第一個確定減排溫室氣體目標的州法律后,“綠領”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在過去幾年的經濟衰退期中,當大型企業發展緩慢甚至停滯時,眾多新興的與環保產業相關的機構、企業、小商業卻逆市擴展、招兵買馬,創造的就業機會多達50萬個。
加州失業率近段時間都維持在12%左右,作為全美人口第一大州,失業率每減少1%就代表著增加數以萬計的工作機會,即便在經濟危機前,5.5%的失業率在加州也是極少出現的情況。因此,“23號提案”一旦通過,“2006全球變暖解決方案法”實際意味著被無限期終止。
雖然對“23號提案”的炮轟聲一浪高過一浪,但記者在和美國環保基金會的克勞夫的對話中也了解到,目前民意測驗的數據顯示選民中“23號提案”的反對者并不占絕對多數。克勞夫表示,11月的投票將會是場拉鋸戰,因為石油巨頭們打著“增加加州就業機會”的旗號,預計花費500萬美元用于對選民的宣傳。加州是個大州,人口眾多,還是會有不少選民受到石油公司的影響。克勞夫說:“環境立法每走一步都不容易,所以更不能倒退。”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