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穿城過,白云藍天新柳州。
8月14日,2010亞洲水上摩托中國柳州公開賽在柳江上拉開戰幕。來自臺灣的一名選手看著柳州的碧水藍天,不禁感嘆:一直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沒想到柳州這座工業城市也有如此優美的風景!
近年來,柳州市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提出了“三個同步”的發展理念,即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宜居城市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同步提高。一系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做法,使這座工業重鎮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在2009年公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柳州的城市環境舒適度、城市自然環境優美度進入全國前10名,全面展現了柳州工業強、山水美、環境好的獨特魅力!
“酸雨之都”立志找回綠水青山
柳州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工業重鎮,工業經濟總量約占廣西的1/4。但半個世紀的工業發展,也讓柳州飽受苦楚。最讓柳州“聲名在外”的,是一直戴著“酸雨之都”的帽子。從1985年到1995年,柳州市酸雨頻率最高時曾達98.5%,有“十雨九酸”之說,被列為全國四大酸雨城市之一。
酸雨,曾給柳州人帶來噩夢般的記憶。“過去,柳州的天空經常灰蒙蒙的,因為經常下酸雨,自行車很快就會生銹。”家住柳州市鵝山路的張文興,今年已經70多歲了。他說,以前柳州從工業生產到居民生活,都在燒煤。整個城市到處煙囪林立,濃煙滾滾,空氣中總是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味道。
一份統計顯示,1999年柳州市區二氧化硫的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0.21至0.34毫克,是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的2.5到4.7倍!
環保部門的記錄顯示,柳州市酸雨最厲害時,柳州的山峰大部分變成“白頭山”,市民的呼吸道疾病逐年上升。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一年達幾十億元。
面對嚴峻的局面,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決策:經濟要發展,環境更要保護。
“碧水藍天”工程見成效
“為確保群眾喝上干凈水,呼吸到清新空氣,我們下了很大決心。”柳州市委書記陳剛說。
2005年開始到今年上半年,柳州市政府和企業先后投入80多億元實施“碧水藍天”工程,重點建設沿江截污和污水收集系統工程,治理柳化等企業的二氧化硫排放問題,并在主要能耗和排放企業進行循環生產改造。
首先要做的就是截污治污。單這一項,柳州市就投入19.6億元,實施河北環島截污工程、龍泉山污水收集系統、河東沿江截污工程和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作為主要的污染源,各工業企業積極響應市里號召,紛紛投入巨資治污。廣西最大的企業柳州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陳永南說:“如果不抓節能減排,我們連生存的資格都沒有!”近年來,柳鋼在投入100多億元抓工業發展的同時,又投入30多億元抓環境治理。2009年,柳鋼集團鋼和鐵的產量均達800萬噸,而污染排放量不增反降,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率從2008年的96%上升到97.5%;除塵回收的粉塵90.8萬噸,僅這部分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益就達5.45億元。
柳州電廠曾是柳州最大的污染戶,他們為進行二氧化硫的脫硫治理投入了近2億元。項目完成后,柳州電廠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從每年5萬噸下降至不到8000噸。
到2009年,全市已關閉5條水泥生產線,淘汰20噸以下鋼鐵生產電爐2臺,煉鐵高爐2座。
與此同時,柳州的城市生活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十五”期間,柳州投資近2億元,完成了生活垃圾、特種垃圾填埋場等3個項目的建設。從2004年至今,僅財政投入的園林綠地建設資金就有40億多元。
2009年,柳江的飲用水保護河段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以上標準,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最高達98.4%。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在柳宗元的詩中,清清柳江宛如九曲回腸,青山綠樹遮蔽千里。如今,柳州早已甩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已在柳州市絕跡多年的白鷺等候鳥,又飛翔在這座工業城市的上空。
“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
2008年7月,柳州全面實行“二次創業”,鼓勵各行業在新的歷史階段,重新起跑,科學發展,實現“經濟升級,城市轉型”。
“作為傳統支柱產業的汽車、冶金和機械三大產業,首先要在‘經濟升級’中脫胎換骨,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柳州市長鄭俊康說。
近幾年,柳州加快了汽車產業的發展,2009年與北京、上海一起成為國內首批年產突破百萬輛整車的城市,成了有名的“汽車城”。成功上市的柳鋼集團,不斷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品結構,已基本淘汰了2002年以前使用的生產線。柳州工程機械集團公司從技術引進創新過渡到自主創新,每年推出創新產品20多個,創造出多項世界第一。2009年,柳工裝載機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3%,位居國內行業首位,產品銷量躍居世界同行業第一……
2009年,柳州工業總產值實現突破2000億元的歷史性跨越。今年計劃實現工業總產值2500億元,力爭達到2600億元。
“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這是柳州人在介紹自己的城市最愛引用的話,也是他們的奮斗目標。
現在的柳州,除有“五菱”、“柳工”、“兩面針”、“金嗓子”等知名的工業品牌外,還有美麗的百里柳江,有現代時尚的柳東新區,有全國一流的職業教育園區和“全國百佳”醫院。柳州先后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等榮譽。
“實踐證明,工業與環保可以同步推進,城市與工業可以比翼齊飛。”陳剛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