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9月14日電 (記者陳杰)節能減排是否還將成為“十二五”規劃約束性指標?今年自然災害頻發是否影響我國糧食安全?全年3%物價調控目標可否實現?正在天津出席2010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14日就當前經濟領域若干熱點問題回答記者的提問。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淘汰落后產能
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約束性指標,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5年下降20%左右。張曉強表示,發展綠色經濟的措施將長期堅持,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節能減排仍然放在重要位置,并將繼續作為量化的約束性指標。
“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我們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特別是有針對性地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耗能企業。”張曉強說。
張曉強認為,從長遠看,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應當依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靠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依靠市場機制和改革的方法。“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特別重視與人口、資源、環境有關的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7個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
談到引進外資,張曉強說,我國將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嚴格限制“兩高一資”和低水平、過剩產能擴張類項目,“中國決不能成為‘兩高一資’的‘世界工廠’”。
糧食市場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今年以來,國際糧食價格大幅攀升,國內自然災害多發頻發,我國糧食安全保障引起社會廣泛重視。
“當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沒有發生改變,可以確保糧食市場不出現大的波動。”張曉強表示,今年我國夏糧產量基本保持去年水平,秋糧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目前長勢良好,奪取豐收在望。如果不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今年我國有條件在糧食連續6年增產的基礎上再獲得較好的收成。
張曉強強調,當前我國糧食儲備水平很高,庫存充裕,國內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8%的安全水平,對糧價的調節能力強。
張曉強認為,國內外糧食市場關聯度較小。我國除大豆外,小麥、玉米、大米等品種進口量很小,不足國內產量的1%。由于主要糧食品種能夠自給自足,國內糧食價格變動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
張曉強表示,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測和分析,著力把握好儲備糧的投放力度和節奏,加強市場監管和監督檢查,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全年CPI控制3%目標能實現
今年8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5%,創22個月單月同比的新高,引起國內外關注。張曉強表示,我國加強宏觀調控的措施完備,針對性強,如果管理得當,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能夠實現。
張曉強分析指出,8月份CPI同比增長3.5%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與去年基數低有關。二是糧價穩步上升。近年來,國家把“三農”作為保障糧食安全、治國安邦之本,逐步提高了糧食最低收購保護價,使市場糧價穩步上升,促進農民增產增收。三是原油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有所回升,傳導到下游產品對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張曉強說,我國高度重視管理好通脹預期,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如果管理得當,全年CPI控制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能夠實現。通過調控,未來糧食價格上漲有望保持在一個合理空間;由于工業品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間;而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在已有大幅回升的情況下,今后三四個月再次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