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_亚洲深夜福利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三区_桃色av一区二区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人物訪談 » 正文

賈鶴鵬:氣候變化報道缺乏爭論 喪失戲劇化效果

發布時間:2010年9月4日 來源:

....

中國的氣候變化報道現狀及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資助的研究


演講人:賈鶴鵬


  我的演講分成三個部分,一個部分我們為什么要做記者報道氣候變化,第二部分是中國媒體對氣候變化報道的現狀,第三部分是中國氣候變化報道的進步與不足。


  1.記者為什么要報道氣候變化


  我想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氣候變化畢竟只是一個很小的領域,是一個甚至比環境和科技更小的領域,我們為什么要提供這樣的精力召開這么多會議,報道氣候變化的問題。其實報道理由就不多說了,因為氣候變化報道現在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身邊已經開始有災難性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于我們媒體意味著什么呢?


  氣候變化關系到人類未來。所以,對于我們媒體來講,有道德責任或者道德義務,把最重要的信息傳遞給大家。對于氣候變化來講,大家如果留意的話,看各種各樣研究的渠道,圍繞氣候變化的研究工作非常多,這意味著氣候變化有更多的價值。上午陳星老師的報告里面提到極端性天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極端性天氣意味著人類遭受更嚴重的災難,因為這種苦難更重,就意味著人類的人性和情感在其中有所體現。我們作為記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體現在災難中或者在特別的情況中人性的光輝,這就意味著氣候變化給我們提供非常好的報道氣候的視角。


  在座不從事編輯工作的記者,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編輯會覺得這個話題不那么重要,希望你不要太聚焦在這個問題上。但事實上,因為圍繞著氣候變化的諸多方面問題出現,所以我們作為記者完全可以把氣候變化作為我們觀察的視角,且不僅僅報道氣候變化的本身,比如我們報道新的工程,這個工程可能跟氣候變化沒有任何關系,但是我們報道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用這個事情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是不是還值得做,我們可以進行這些方面的思考。


  圍繞氣候變化問題雖然非常復雜,但是氣候變化領域的專家科學家都非常好,陳星老師專門到這里給我們做報告,對于我們記者工作也非常支持,我們也可以從科學家經濟學家以及官員那里找到很多的支持。我相信氣候變化也會帶給記者很好的機會,我相信下一個比爾蓋茨也許就出現在我們氣候變化報道的記者當中。


  我們需要考慮氣候變化與媒體經營的的關系,氣候變化對于媒體經營意味著媒體是不是一個高消耗的行業,我們印刷很多東西,在印刷過程當中,傳播過程中,有郵寄的費用,這都是碳消耗的過程,這意味著我們自身對于媒體的運營是不是要減少自己的碳排放的問題。通常來說,比較奢侈的東西,在制造流通過程當中可能產生高碳排放,如果氣候變化被大家認可的話,是不是可能出現對于特定產品的抵制,這也會影響到媒體的廣告方面的情況。

  同時,我們在考慮媒體自身的新聞生產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盡可能的低碳,比如是不是每一次出差都要坐飛機,我們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當然我們作為比較小的媒體,我們應當適當考慮不要出那么多的差,可以通過遠程的工作來做,氣候變化也會為整個行業創造新的機會,比如新能源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節能減排相關的產業,這對于我們記者都是找到新視角的機會。


  2.中國媒體對氣候變化的報道


  我是從2005年開始進行著氣候變化傳播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2006年發表過一篇論文,對《人民日報》、《科技日報》、《科技時報》、《新京報》進行三個月報道的分析,并對50名科學家記者進行了訪談,當時想找到那個時間點(2005年)中國媒體報道氣候變化的共性,當時我發現,所有的中國媒體在報道氣候變化的過程之中,都會把氣候變化當成一個確定的事實。


  今天上午在MIKE做的報道中引述了在西方媒體中,特別是美國的媒體中為了尋求平衡或者尋求形式上的平衡,大家經常會對于氣候變化的結論找出反對氣候變化的專家,進行辯論,最后給人的結果反而是一種偏見,否定科學界主流的意見,而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有關氣候變化,看起來一開始在媒體中的表述就成為了完全不爭的事實,從好的地方來講,當然是說提高了我們的警惕性,但是傳播效果來講會有不好的地方,他喪失了戲劇化的效果,沒有爭論的文章看起來非常平淡,總覺得缺乏沖突,缺乏比較激烈的過程。


  另外在中國05-06年的時候,黨報類的媒體比都市報的媒體報道氣候變化問題多很多,但是在報道氣候變化問題的時候,并不是報道氣候變化本身,而是氣候變化的活動,比如《人民日報》報了很多關于氣候變化相關的政府部門說了什么話,領導說了什么話,政府部門搞了什么活動,關于氣候變化本身的報道并不是很多,都市報報道很少,但是一旦報道都是會跟老百姓的生活發生緊密的關聯的事情。盡管如此,在我們的報道之中,地方的視角,地方的影響都非常少,當時在取樣的文章中我發現很多報道都是北極怎么樣,南極怎么樣,給人感覺地方相關性非常少。


  另外還有一點,很明顯的地方,就是當時的氣候變化報道中非常少地引述中國的氣象科學家和氣候科學家的見解,這個也表明了我們中國媒體普遍和科學家的溝還是不順暢,圍繞著這個從2006年底2007年初開始我們就開始做了大量的提高氣候變化報道的能力建設方面的工作,我們到目前為止已經運作了幾十場的活動。舉行了三屆氣候變化報道的推介活動,而且我們組織了氣候變化報道的小型的俱樂部,大家知道地球村會組織綠色記者的報道沙龍,地球村叫做可持續能源記者沙龍,有關于氣候變化報道的推介很多,大家也廣泛的參與,圍繞氣候變化的各種活動也在增加。

2頁 當前為第 1[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广河县| 壤塘县| 枝江市| 太白县| 嘉鱼县| 大荔县| 乐业县| 宝山区| 泉州市| 临颍县| 辽中县| 元朗区| 聊城市| 大余县| 南郑县| 岳普湖县| 灌阳县| 务川| 新晃| 五大连池市| 若尔盖县| 阜康市| 资阳市| 连州市| 崇仁县| 南溪县| 安福县| 静海县| 喀喇| 抚顺县| 赤水市| 旌德县| 桦南县| 瑞安市| 将乐县| 叙永县| 和硕县| 台中市| 交城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