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我國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就提出,在今年底實現全國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此外,我國陸續出臺限制“兩高”行業,鼓勵風能、太陽能、清潔煤等新能源產業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和節能家電購置補貼等多項措施。在這些新能源產業中,哪些最有發展潛力?光伏發電和風能更被業內人士所看好。在30日召開的世界貿易中心協會——普華永道上海世博圓桌會議系列第三次會議上,不少專家認為,盡管核能技術成熟,但核能發電對核能源的利用往往只有5%-10%,大量的核能未能被充分利用,且不能出任何紕漏,另外,核電站的建成需10年以上,往往需要政府介入。因此,從投資角度看,太陽能和風能更被看好。
光伏產業明年增長將放緩
會上,晶龍集團副總經理曹敏認為,今后新能源中光伏發電將增長最快,目前全球都在發展光伏發電,中國的光伏產能超過全球一半以上,整個行業規模大大提高,效益提高、配套成本下降,并推動了智能電網的發展。他說,目前晶硅技術占太陽能產業主導的地位得到強化,而太陽能薄膜發電有點被邊緣化。多晶硅價格從20多美元一直漲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最高550美元每公斤,去年跌到50-60美元后開始穩步上漲,目前價格在70美元附近,因此今年光伏產業迅速回升,但明年增長可能放緩。
據悉,晶龍集團是全球最大的單晶及硅片制造基地,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對國內A股相關企業如向日葵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公司雖然剛上市市值就超過晶龍集團,但產能規模等相差甚遠。目前國內多晶硅行業面臨著自金融危機以來的較好發展機會,天威保變和江蘇陽光、南玻A等潛力被看好。
風電制造業面臨整合
本次會議以“東海海上風電直供世博園”為切入點,德劭集團股權投資團隊的成員之一王靜波介紹說,2006年以來,由于中國風電制造業的崛起,全球風電成本快速下降。風力發電60%的成本在風機,現在國內設備制造商達到60-80家,產能過剩,因此面臨行業整合。在這個過程中具有規模優勢的金風科技和華銳鑄鋼被看好。
德邵集團主要致力于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王靜波表示,由于國內沿海城市經濟發達,用電大戶多,海上風電因為運輸成本低而優勢更突出。作為最接近傳統能源的風能,主要問題是安裝和維護成本高,但隨著中海油宣布將獨家開發威海近千公里海岸線的海上風電,整個項目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號稱“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風力發電成本會逐步降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