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也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十年高速增長已結束,國家不會再出臺大力度的刺激政策。
“購置稅減半又減半,效果已然不明顯,新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力度上必然要加大,不可能走老路。”賈新光認為,從國家GDP增長目標下調到7.5%來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降增速促轉型階段,在這一經濟發展大背景下,大力度的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不會出臺。
政策遞減效應,同樣體現在家電下鄉產品上。
商務部統計報表顯示,前些年,家電下鄉產品的同比銷量增幅都在兩三倍之間,但在去年,各月的同比增幅均不超過兩倍。去年底,首批開展家電下鄉試點的山東、河南、四川、青島等省市政策到期后,銷售增幅下降更加明顯。
統計顯示,今年2月份,全國(不包括山東、河南、四川、青島)家電下鄉產品銷售697萬臺,增長6.4%,銷量增幅已經回落至個位數。
“消費環境”
不僅如此,專家對用新政策刺激汽車消費的做法也不看好。
“正常的購車周期,美國是兩年,中國是四到五年,上一輪政策到現在也才兩年,真正發揮效益才一年,現在再出臺類似政策,如何把新的消費者刺激出來?”張兆均說。
“車價目前已經降得不少,價格再降5000元,也找不到新消費群。”張兆鈞表示,現在購車者更敏感的可能是油價,把油價降下來的效果可能比刺激政策更好。
“一邊是全國許多地方實行限購限號,另一邊又是鼓勵購買,這是相互矛盾的。”賈新光建議,補貼政策應長遠規劃合理實行,除了補貼措施,也要從用車環境上多加改善。因為經濟發展不是給錢的事兒,而是消費環境問題。
賈新光認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汽車和住房是支撐國內消費增長的兩大支柱,因此促進汽車消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措施,所以鼓勵汽車消費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經濟政策,不要只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才想起汽車的好處。
汽車消費約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0,汽車及直接關聯產業(汽車配件生產、汽車修理及服務)的就業約占城鎮就業的1/6。
賈新光同時強調,要看到政策補貼在刺激汽車市場的同時,也有加大汽車市場波動幅度的副作用。
“2008年,汽車市場增幅是6.7%;由于政策刺激,2009-2010年,汽車市場增長速度高達30%-40%;2011年刺激政策退出,汽車市場增幅只有2%左右;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賈新光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