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產業,以標桿體系和標準贏先機
為了保障示范工程質量,廣東省科技廳在全國率先建立了LED產品評價標桿體系,借鑒發達國家的檢測標準和技術方法,選擇與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指標,對已規模化應用并廣受好評的產品進行定期檢測,獲得代表行業產品創新水平的動態指數,也就是標桿指數。通過與標桿指數進行比對,對產品質量進行評價和分級。這一創新方法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2011年,廣東省科技廳組織各地開展LED路燈產品的標桿體系檢測工作,共檢測了全省近200家企業的343組LED路燈,公布了三期LED路燈標桿指數,編制發布了四批《廣東省綠色照明示范城市推薦采購產品目錄》,供綠色照明示范城市采用。目前,廣東省科技廳正向科技部等部委匯報溝通,推動廣東省照明產品標桿體系上升為國家標準,以促進LED照明產品市場優勝劣汰和健康有序發展。
由于LED技術的飛速進步帶來了檢測技術與標準制定等共性難題,占據國內LED產業規模半壁江山的廣東,在LED產業無序亂局中謀變,“率先建立地方標準”。2011年,廣東省質監局和省科技廳聯合發布了亞洲首個《LED照明產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標準路線圖》包括了LED照明產業標準體系、廣東省LED照明產業標準體系規劃、廣東LED照明產業標準化路線圖等幾部分。按照《標準路線圖》的規劃,在5年內廣東省要率先建立130余項的LED地方標準。《標準路線圖》提出未來幾年內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制修訂和實施指南。對于出現新的技術含量高的LED產品,馬上建立標準,在國際市場上搶占先機。廣東堅持搞LED地方標準比國家標準高,以國際視野搞,爭取把廣東省的LED地方標準推向世界。
為了推進《標準路線圖》的實施,同時成立了廣東省LED照明標準技術聯盟。技術聯盟為成員在LED照明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使用和服務等領域提供非盈利性技術服務。《標準路線圖》的制定,標志著廣東LED照明產業將迎來破局之機。
借力杠桿,廣東LED產業勝在合力
從“三部兩院一省”產學研合作攻關項目,到LED聯合創新中心的成立;從九個政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到LED生產企業、銀行及投資商等金融機構、各地市區政府、城建部門、路燈所及廣州百貨、南方電網等用戶單位、供應鏈管理機構等大聯動的LED照明示范工程EMC商業模式;從科技廳聯合省標準院、中山大學、協會、聯盟、檢測機構等研究推廣標桿體系,到牽頭組織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制定技術路線圖、標準路線圖,以及科技廳參與主辦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等等,廣東省科技廳始終堅持了大科技、大開放、大合作的戰略思路。通過“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效應,全方面調動起全社會的創新活力,讓省內外的有利資源形成合力,促使廣東LED產業的快速發展,領跑全國。
面對廣東省委省政府賦予的主抓LED產業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廣東科技工作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從“配角”到“主力軍”、從“演員”到“執行導演”的重大轉變。廣東省科技廳讓科技在LED產業中將對經濟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現了讓創新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實踐,也給其他地區的科技部門提供了寶貴經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