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聯系到了曾為湖北金環做黑液治理工程方案的重慶清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的總工程師趙先生,趙工程師表示前述治理方案確實是重慶清源環保集團為湖北金環做的。
“按照目前的設計,化纖廠里排出的黑液本身可以在經過處理后回收使用,而不必對外排放。”趙工程師表示,公司給其制作的上述方案已經是幾年前的設計,而現在的環保要求也和以前不一樣,但“只要是經過處理后的廢水應該是不帶黑色的。”
那么,湖北金環排出漆黑的廢水符合環保要求嗎?趙工程師表示,如果排出來的水是黑色的話,肯定沒有經過處理,至少沒有經過完全的處理,即便經過處理之后,就色度而言也是達不到排放標準的。那么,黑液排入到的一個泥土圍起來的池子,屬于環保設施嗎?趙工程師告訴記者,“用土圍擋會發生污水滲到地下水,形成對地下水的污染。”
記者注意到,河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孫劍輝曾在其 《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化纖漿粕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組成》一文中指出,漿粕廢水不但含有的有機物種類多,而且毒性大。若該廢水在排放前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將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公告:治污投入與報道相去甚遠
一方面是當地媒體報道湖北金環已經通過環保驗收,一方面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探營湖北金環,其附近工業黑液污染嚴重。到底哪個才是真相呢?
記者注意到,從官方數據和媒體披露的數據看,湖北金環近期環保投入數據存在很大出入。
在 《襄陽日報》2011年1月的文章中,湖北金環是投入“1800萬元興建1800方過水量的深化污水系統以及制漿廠的清污分流項目”,預計全部安裝調試完畢投入使用的日期為“5月底前”。
而在湖北省環境保護廳主辦的湖北環境保護網上,發布于6月22日的一篇文章顯示,“2011年以來,湖北化纖廠投入3300萬元對污水處理系統進行綜合治理改造”,“截止目前,這三個子項目已經全部建成投入運行,湖北化纖廠廢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建廠以來首次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前文已闡述過,這里所說的湖北化纖廠實際就是湖北金環。而在完工驗收的時間上也基本吻合。然而,為什么一個說的是1800萬元,一個說的是3300萬元呢?
帶著這一疑惑,記者仔細翻閱了湖北金環近一年來的公告,并沒有關于增加環保投入的公告。對于一家虧損企業來說,無論是1800萬元還是3300萬元,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仔細查閱了湖北金環近三年來的定期報告,一個個不合理的現象引起記者注意。
在2009年半年報中,公司有一個在建工程為 “長絲二廠堿性廢水治理項目”,年初賬面余額為2782920元,期末賬面余額為2795314元。而此后的2009年年報、2010年半年報、2010年年報、2011年半年報中,“長絲二廠堿性廢水治理項目”一直出現在在建工程項目中,且賬面余額就沒有再變過。而其他在建項目如“玻璃紙項目改造”、“節能技改項目”等,雖然也早在2009年以前就存在,但賬面余額都是逐步增長的。相關資料顯示,漿粕黑液就屬于堿性污水,這也是化纖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方面。
對此,市場不禁疑惑:公司近兩年到底在環保、水污染治理方面投入過資金沒有?為什么“長絲二廠堿性廢水治理項目”建設了不下五年還依舊屬于“在建項目”?為什么該在建項目遲遲沒有投入新的資金?
此外,記者也注意到,從2010年年報起,公司在建工程就增加了一項——“短纖原液浸漬技術改造”項目,顯然這也屬于湖北金環的環保投入。但湖北金環2011年半年報顯示該項目賬面余額為2619232元,與前面媒體和官方公布的1800萬元和3300萬元相差甚遠。
湖北金環到底投了多少錢治污?其工廠周邊黑液橫流,到底流向了何處呢?《每日經濟新聞》將繼續予以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