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析儀器技術發展趨勢
近20年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精密機械技術、薄膜技術、網絡技術、納米技術、激光技術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使得分析儀器技術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正朝著微型化、智能化、自動化和網絡化方向迅速邁進。
如何把儀器用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分析儀器的應用技術的發展已成為極為重要的問題。通過分析儀器的應用獲得產業技術的提升、效率的提高、質量的保證、成本的降低。因此可以說,用戶不只是消費者,更重要的他們是獲利者。為此,加速應用技術的開發、推廣,最大限度地實現分析儀器的實際使用效果,是分析儀器制造企業要完成的重要課題。
隨著網絡和通信的發展,分析儀器朝著網絡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展。使分析儀器的服務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分析儀器的廠家將不只提供的是產品本身,而是儀器的應用服務。而用戶關心的只是他最想得到的準確的、穩定的測量分析數據,尤其在環境監測和過程分析中的應用技術。
由于網絡和通訊功能的強大,通過遠程維護功能也使得這種服務的提供變得簡單易行。同時,隨著下游行業對分析儀器及系統、工業過程分析系統的精度、性能、穩定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利用先進技術及工藝,選擇適當的分析儀、應用軟件、電路、氣路,促進分析儀器系統向低功耗、多功能、集成化和系統化發展將是行業發展趨勢。
4、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1)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管理不規范,產品技術水平和質量有待提高
國內儀器儀表行業大多數企業成立時間不長,存在技術水平低,開發能力弱等共性問題。主要表現:產品可靠性、穩定性差的問題依然突出,行業科技基礎薄弱,自主開發創新能力較差,高檔產品幾乎都被國外產品占領,特別是大型精密儀器、成套項目中的核心控制系統及技術基本上依賴進口。
(2)產業結構需要重組
目前國內的分析儀器企業大多數以中低端分析儀器為主,相對高精尖的技術和分析儀器比較缺乏。
(3)研發投入相對較低,產品的技術水平較差。
現有分析儀器企業大多規模比較小,資金比較缺乏,很難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高精尖的技術的研發和基礎研究。
(4)企業資金回籠率低
企業資金回籠率低,應收帳款額度高是長期困攏和影響分析儀器制造企業的一項重要因素。
(5)人才短缺和科技水平起點不高
分析儀器是高技術產品,是多種技術的集成,研發、制造需要的是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由于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較晚,缺乏充分的技術和經驗積累,致使產品研發的技術基礎薄弱,經驗不足,只能研發、制造中低端的產品。
對行業發展的建議:
(1) 加大國家對基礎分析技術研究的投入,尤其加大對高精尖技術的投入,追趕國外先進技術水平
(2) 整合技術資源,發展高端的分析儀器,占領高端市場,同時走出國門。
(3) 擺脫分析儀器行業存在的無續競爭局面,提高行業門檻。扶持技術 實力比較強的分析儀器企業。
(4) 振興民族工業品牌,大力扶持民族儀器企業發展,加大對這些民族品牌的研發投入,提高技術實力,增強其市場競爭能力。
分析儀器行業對我國來說還是年輕的行業,但又是一個朝陽行業,正處在蒸蒸日上的階段。伴隨國家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和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必然將保持其越來越好的增長勢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也必將發揮其“倍增器”的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