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_亚洲深夜福利在线观看_日韩高清三区_桃色av一区二区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今日焦點 » 正文

垃圾分類進展緩慢,專家認為——政府部門主導不夠

發布時間:2010年6月24日 來源:中國環境報

....


地方政府:“老大”為何不重視?


  導讀:


  某業內人士曾開玩笑說,如果不是為了“創模”、“創衛”,或者是由于垃圾污染環境而引發群體性事件,地方上一般不會給垃圾投錢。——因為不能掙錢。


  從經濟角度考慮,只投入、不產出或投入多、見效慢是垃圾管理工作的特點;從環境角度考慮,垃圾污染隱患雖然大,但顯現速度慢,分類工作做了固然好,不做也無傷大雅。因為“垃圾”的這些特點,各地方的“老大”一直并未將其當作什么大事,也正因為如此,垃圾分類試點雖然屢屢有“典型”和“模范”,卻難以全面開花。


  垃圾分類不能作秀


  北京市今年計劃在600個居住小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運輸和處理。


  而根據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于2006年和2007年編寫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顯示,1996年,北京市率先在西城區大乘巷開展垃圾分類試點,成為全國第一個垃圾分類試點的城市;2002年12月,北京市265個居住小區、大廈和工業區實行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其中108個小區、大廈實現廚余垃圾的就地處理;2003年11月,北京市有280個居住小區、社會單位實行垃圾分類收集;2005年,全市共有406個小區、社會單位實行垃圾分類。


  這些典型的數字能說明什么問題?


  2007年,某調查小組所作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現狀調查報告》與政府公布的情況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對一定數量的高、中、低三個檔次的小區所作的調查顯示,其中一些推廣示范性小區“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方面都是徒有其表,只有象征性質的分類垃圾桶,而根本沒有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


  北京市某區負責垃圾分類的官員認為,垃圾分類工作應該作為一項長期國策而不是短期政策。各地方往往急于建功而樹立“數字化典型”,動輒數百個試點,但試點之后呢?以北京市為例,今年定了600個試點小區,但北京市有數千個小區,還有開放式的住宅區比如平房區、各類胡同區,這些區域如何分類?這位官員表示,典型試點即便成功,并不能代表此項工作的進展。


  關于垃圾分類推進模式,湖北省武漢市某科研院專家在武漢進行過“大分類”的實驗,他認為,垃圾有家庭產生源頭和社會產生源頭兩部分組成,這二者產生量大致相當,“大分類”就是通過產生源頭進行分類,商業區、辦公樓、餐飲單位等,產生的垃圾組分相對比較單一,如果再混合到生活垃圾中,就變復雜了。他在武漢的實驗較為成功,“很容易分。比如紙張,如果將寫字樓中的紙張分出來,品質就相對高。”而這種分類模式的成本顯然比“試點小區”要低,而且見效更快。


  垃圾分類不是作秀,必須求實際,達實效。


  “九龍治廢”還是管不好


  部分地方的“老大”已經開始意識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并下決心要“抓”。但從何抓起呢?


  2000年全國有8個城市試點垃圾分類推廣工作,其中主導部門是原建設部;制定政策的是國家發改委;具體管理資源回收產業鏈的是商務部;垃圾處置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歸環境部門監管。劃分到具體地區,一般來說,垃圾分類相關事務歸城管部門管,有害垃圾歸環保部門管,可回收物歸商務部門管,過期藥品屬于藥監局管,而小區物業一般由地方建設、房管部門管。此外,相關垃圾中轉站或區域垃圾樓的規劃由地方規劃部門管;土地審批由地方土地部門管;分類相關配套資金由地方財政部門管;資金審批歸地方發改委管……


  以某市某區具體垃圾分類工作為例,區城管部門負責與各小區物業協調推進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區物業都積極主動地配合。物業屬于建委和房管部門管理,市政市容委對物業沒有約束力,垃圾分類又不屬于物業日常工作內容,因此,市政市容委沒有法律依據強制其執行。


  而小區分揀出來的可回收物,由商務部門批準的具有相關資質的回收公司上門回收,這些回收公司收什么、不收什么、按什么價格收購,完全由回收公司說了算,由此造成與小區物業之間的矛盾,而負責協調的區城管部門,由于對回收公司沒有約束力,效果也甚是有限。


  關于分類后的其他垃圾,區城管部門按照市政管委要求由專業運輸單位單獨運輸到轉運站或終端處理場,根據收費標準,運送到轉運站比運送到終端的收費要高將近1倍,但是,生活垃圾運往哪,區里說了不算,由市里指定的專業運輸單位負責。


  此外,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建設項目,由相應主管部門指定第三方評估單位進行有償評估,而對于餐廚垃圾處理這樣相對專業的項目來說,這些單位往往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評估速度可想而知。這樣一個流程走下來,產生各種費用不算,“一年時間過去了”。


  九龍治廢,為垃圾分類工作編織了一個看似嚴密的網絡,但是,各個“有關部門”的工作區間環環相扣卻形成了便于推諉責任的彈性空間,“老大”能否擊破?與此同時,各銜接點卻又無法避免真空地帶,“老大”又能否彌補其缺漏?這才是垃圾分類成功與否的節點。


  投入要穩定——別缺錢也別燒錢


  從上文可以看出,圍繞垃圾,凡是能夠產生利益的環節,都有“相關部門”牢牢把握;需要花錢的項目,卻往往要多個部門層層把關。“老大”能否在各個利益部門之間找到平衡點,比如將房產項目的少部分資金調撥到垃圾分類項目?比如將規劃用地優先保障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比如將垃圾分類工作的權責重新明晰?


  垃圾分類和處理工作是要花錢的,地方“老大”不能任由各政府部門從垃圾中榨錢,而不花錢。橫縣的居民從對分類是一無所知到現在“想不分類都難”,這期間,政府用了20萬元做垃圾分類的宣傳普及,發動了70%的居民進行垃圾分類;這個縣城2009年財政總收入才突破7億元,卻為垃圾傾力投入273萬元。


  相對于去年財政收入僅7億元的橫縣,其他垃圾分類試點應該富裕得多。某試點城市的某個區,去年財政收入接近165億元,是橫縣的23倍多;同時,這個區在垃圾分類方面“幾年來累計安排資金”1300余萬元,僅是橫縣的5倍。這也就無怪乎橫縣成為樣本,而某區卻只能重新開始“試點”。


  同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雖然大部分地方不愿給垃圾分類投入,也有些城市卻投入得“過了火”。某市市政市容委對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制定了極為詳細的實施方案,甚至對于免費發放的垃圾袋和垃圾桶的制作要求都做了細化規定,但這些垃圾袋和垃圾桶的標準和規格都遠遠超過了普通家庭日常使用水平,以至于某些試點家庭不舍得用來裝垃圾。對于這些,某區負責垃圾分類的工作人員表示,標準有些過高,成本加大,同時市級部門給各區的補貼并不足以負擔此項費用。


  有專家認為,投入水平需要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并且要保持長期穩定投入,避免大而無當,浪費有限資金。
 

3頁 當前為第 3[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即墨市| 鄂伦春自治旗| 汕尾市| 梓潼县| 剑阁县| 长兴县| 台东市| 赤壁市| 兴安县| 武夷山市| 海伦市| 祁阳县| 乌鲁木齐县| 保定市| 阳信县| 兴安县| 广昌县| 望都县| 玉屏| 无棣县| 浪卡子县| 芮城县| 紫金县| 富民县| 务川| 珲春市| 环江| 绵竹市| 胶南市| 邮箱| 南丹县| 墨脱县| 东平县| 东丽区| 郎溪县| 沽源县| 灵川县| 新兴县| 永善县| 鄂托克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