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積極落實國務院“以獎促治”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政策,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繼2008年農村環保專項資金設立后,近期已有10億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陸續下達各地,將有170多個生態示范創建村鎮得到獎勵,900多萬群眾直接受益。
當前,農村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農民深受其害。可以說,治理農村環境問題,事關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環保事業發展,意義非同小可,是很有必要的一項舉措。但要真正落實國務院、環境保護部的政策,從根本上治理農村環境問題,還需要管理和環保責任意識的“兩手齊抓共管”。
造成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源有兩個:一是管理和治理缺位;二是農村環境意識薄弱。前者主要表現在監管基本上處于真空地帶,缺乏科學合理的環保規劃,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匱乏,城市和工業污染向農村轉移給農村帶來的污染等;后者主要表現在農民不注重維護環境衛生,亂扔垃圾、亂排放生活污水和牲畜糞便等。
由此可見,治理農村環境問題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增強農村環境保護責任意識,兩手齊抓共管,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加強監管保證專項資金落到實處、用在刀刃上的同時,還需要在農民心中構筑一道環保屏障。這就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在把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建設作為重要職責的同時,加大環保法規、制度等的宣傳力度,把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位。不斷強化農民的環境意識,樹立“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良好社會風氣,引導農民和農業企業在生產、生活中重視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從而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只有管理和治理相結合,從根本上在農民心中構筑一道環保屏障,才有可能避免邊治理邊污染、治理不見效果的尷尬。
治理農村環境問題任重道遠,需要打一場“持久戰”,這無論如何也離不開長期治理,尤其需要建立長效綜合治理機制,形成長期綜合治理格局才是根本途徑,才能使農村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和提升,維護和促進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