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第二批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正在緊張招標,總建設規模為280兆瓦,覆蓋西部6個省(區)13個項目,特許經營期25年。業界預計,將在8月開標,以央企電力公司為主導,聯合生產光伏組件的民企,一起競標。
跟去年首批招標的敦煌10兆瓦發電項目相比,今年的招標規模擴容28倍,2020年的目標是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0G瓦。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告訴南都記者,作為低碳能源戰略,接下來我國光伏發電的比重還會持續增加。但因光伏發電成本高,技術要求也高,需要政府大力投入引導。
8月開標 預計央企主導
目前招標仍在緊張進行“預計下個月(8月)出結果,”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說“上網電價估計約為1元零幾分每度,中標企業很可能主要是央企。”
來自業內的消息稱,8月10日將正式開標。截至目前,報名參加競標的企業除華能、大唐、華電、國電(600795,股吧)、電力投資等五大國有電力集團外,還包括國投電力(600886,股吧)、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四家電力公司,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以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但民企幾乎沒有報名。去年7月,我國啟動了首批光伏電站招標,即敦煌10兆瓦發電項目,最后由中廣核集團聯合比利時Enfinity公司、江蘇百世德太陽能科技公司競得,中廣核控股,上網電價為每度1.09元。
林伯強分析,今年招標的13個項目所處地帶日光充足,資源都很好,且去年一元多每度的上網電價,已經包含政府補貼,預計今年招標價格不變。而且,盡管上網電價已包含政府補貼,但對民企來說,利潤仍較低,因此預計競標企業仍以央企主導。因為相對短期效益,央企更看重也有實力實施長期戰略,而民企更多是設備提供商的角色,如去年與中廣核合作的江蘇百世德,主要提供光伏發電元件,如太陽能電板等。
規模擴大 光伏發電比重將增加
跟去年敦煌10兆瓦發電項目的首批招標相比,今年擴容28倍。不僅如此,據報道,能源局在相關會議上暗示,如果本次280兆瓦招標效果良好,明年將再拿出500兆瓦的項目,到2015年,計劃光伏發電裝機將在此基礎上翻10倍(500萬千瓦),至2020年有望達到40倍(2000萬千瓦)。
去年首次招標大多被解讀為政府對光伏產業的“安撫”。當時,受金融危機重創,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銳減。但今年,形勢復蘇,光伏組件出口井噴,政府為何還要在國內大規模招標呢?
“這是為了增加光伏發電比重,改善我國的能源結構,變得更低碳。”林伯強分析“這是一個長期戰略。”他表示,我國生產光伏發電組件的企業,大多把產品賣到國外,國內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我國太陽能發電的占比很低。在他看來,這種情況十分不利,政府已下定決心改變,“今后(光伏產業)主要是國內應用。”
廣州泰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何平告訴南都記者,業界普遍看好光伏發電的前景“今后我國光伏發電的比重肯定會增加”。他分析,包括核能在內,化石能源終有用盡的時候,而太陽能則是真正的低碳環保,利用空間十分廣闊。資料顯示,即使在現有技術限制下,從能源消耗角度來講,燃煤生產一度電需消耗350克碳,換成光伏發電可降至40克。
跟國外相比,我國光伏發電剛剛起步,比重很低。根據中國產業協會和政府機構的數據,2009年中國光伏市場規模約為160兆瓦。而日本早在2006年底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就已達到1760兆瓦,其中戶用光伏系統的安裝量達到36萬戶,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254兆瓦,居世界之首。
不過近兩年來,步伐明顯加快。除敦煌項目外,上海虹橋樞紐正在建設6.68兆瓦太陽能光伏的發電站。7月23日有消息稱,杭州東站樞紐將建10兆瓦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作為與建筑物一體化的并網光伏電站。林伯強表示,這些都是政府支持的項目,“先試點探索,以后會越來越多”。
發電成本高 需政府投入引導
中國2009年能源戰略顯示,預計2020年實現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0G瓦的目標。歐洲光伏協會EPIA在報告中稱,憑借中國已有的12G瓦的超大輸電線路工程,中國具備快速成長為世界主要市場的實力。
雖然光伏發電前景廣闊,但其成本居高不下,難以跟傳統電力競爭。“按照目前的成本,以及國內的電價,除非有政府補貼,沒有人愿意做光伏發電站。”廣州泰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何平說,“因為很難賺到錢。”這也側面印證了去年及今年的招標由央企主導的現狀。
光伏發電的成本,主要來自原料成本和技術限制。就原料而言,廣州泰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何平說,制造發電組件所需的高純度多晶硅,須從國外進口,價格不菲。而且,光伏發電的儲能和電力輸送,也是問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伯強告訴南都記者,我國西部地區日照充足,光伏發電量除滿足當地所需外,還可輸送到外地,但光伏發電不穩定,國內乃至國外現有的電網技術都不能輸送,必須有穩定電流。這就需要在光伏發電站之外,另建發電站,從而又加大了成本。
“這些都需要政府補貼、投入。”林伯強分析,首先要大力研發,做技術突破,解決產能低、儲能難以及電網輸送問題。同時,政府還要給發電企業補貼,引導企業建光伏發電站,并培育用戶市場。去年到今年規模大增的招標,也是政府在給企業傳遞明確的支持信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